【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伊师迦山(梵Isīka)


  山名。“伊师迦”译作“仙人”。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云(大正27‧241b)︰“五百仙人在伊师迦山中修道。”《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二十五云(大正28‧186b)︰“五百辟支佛,住仙人山中。”又,《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二云(大正2‧723a)︰“此仙人山,恒有神通菩萨,得道罗汉、诸仙人所居之处,又辟支佛亦在中游戏。”《善见律毗婆沙》卷八云(大正24‧727a)︰
  “伊私耆梨山边者,问曰︰何谓为伊私耆梨?答曰︰伊私者,出家人。耆梨,吞也。所以尔者,时有五百辟支佛,往至迦私俱娑罗国,到已乞食,得已还入此山,集众入定。是时人民见辟支佛入山边,而不见出,时人作是言︰此山恒吞出家人。从此以后,号为伊私耆梨山。”
  《杂阿含经》卷三十九谓瞿低迦(Godhi-ka)于王舍城仙人山以畏惧退转而自杀。以上所述,当指同一处。
  此外,《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云(大正30‧477a)︰“已能摧伏彼伊师迦,是为真圣。”《显扬圣教论》卷九云(大正31‧525b)︰“积聚而住如伊师迦。”则是以此山之高耸坚固比喻我慢或常见之难拔。
  [参考资料] 《高僧法显传》;《大唐西域记》卷九;《瑜伽师地论》卷六;《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三;《玄应音义》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翻梵语》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