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伐腊毗国(梵Valabhi、Balabhi、Balabhadra)


  南印度古国名。位于摩腊婆国之西;又称为跋腊毗国、北罗罗国。玄奘旅印时,其地为一重要贸易港,住民多富饶。如《西域记》卷十一所述(大正51‧936b)︰
  “伐腊毗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土地所产,气序所宜。风俗、人性同摩腊婆国。居人殷盛,家室富饶,积财百亿者,乃有百余室矣。远方奇货多聚其国。伽蓝百余所,僧徒六千余人,多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数百,异道寔多。如来在世,屡游此国。故无忧王于佛所止,皆树旌表,建窣堵波。过去三佛坐及经行说法之处,遗迹相间。”
  此外,都城附近有阿折罗阿罗汉建立的大伽蓝,德慧、坚慧两位菩萨系于其地造论。
  其都城位置,约在西印度卡提瓦(Ka-thia-war)半岛东岸,包那革(Bhāonagar)西北约十八哩的瓦拉(Wala,又称Vamilapura),今仅存遗迹。此卡提瓦半岛,古称斯拉修特拉(Surāṣṭra);孔雀王朝时代设地方官治理此地;西元前一世纪,隶属沙哈(Sah)王朝。西元三世纪沙哈王朝灭,笈多王朝代之而起。此地遂受制于笈多王朝,其后又属匈奴治下。西元第五世纪末叶,迈特拉卡(Maitraka)族的巴塔卡(Bhatārka)据此地建伐腊毗王朝。此王朝兴盛时,佛教亦颇兴隆。据《西域记》载,伐腊毗国王鲁婆跋吒情性躁急,智谋浅近。但淳信三宝,每岁设七日大会,供养僧众,尤其敬重远来高僧。
  [参考资料] 《南海寄归内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