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优婆鞠多(梵Upagupta,藏ñe-bar-sbas)


  印度阿育王时代之佛教大师,付法藏之第四祖。译名又作忧波笈多、邬波鞠多、忧波鞠、优波掘。意译近护、近藏或大护。为中印度摩突罗国鞠多长者之子,性慈愍聪慧,具辩才。时,大德商那和修知其为法器,乃为宣说法要,师当下证得须陀洹果;且于受具足戒之后,又证得阿罗汉果。后曾至华氏城,为阿育王摩顶说偈,并指示如来往昔游方行住之处,使阿育王悉令起塔供养。师于晚年付法予提多迦。
  又,师善禅法,《阿育王传》云(大正50‧120b)︰“尊者如是名称满阎浮提,皆言摩突罗国有优波鞠多,佛记教授坐禅,最为第一。”其禅风活泼而蕴含机用,大弘法化,度众无数。据传如从师受学而得阿罗汉果,师即掷四指长之筹于一石室中。后,筹满一石室,可见其度化弟子之善巧。后人亦誉之为“无相佛”。此外,师亦为一大论师,相传著有《理目足论》。《俱舍论》卷五曾引其中一则(大正29‧25a)︰“当言如来先起灭定,后生尽智。”婆薮跋摩《四谛论》则引用其中四则。
  ◎附︰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第三章第二节(摘录)
  阿育王时代,优波鞠多是上座部重心,摩偷罗佛教的领导者。而上座部向西南阿槃提一带发展的,属于分别说系,目犍连子帝须为领导者。当时,东方首都华氏城一带,大众部的力量极大;大天是知名的大师。传说目犍连子帝须、优波鞠多,都曾受到阿育王的尊敬。依《善见律毗婆沙》所说,当时的分别说系,在东方与大众部合作(都主张过未无体,现在实有说),成为一代盛行的大派。大众部与分别说系的协和,对上座部中的说一切有系来说,多少有受制、受拒的感觉。说一切有部,对于大天的厌恶,贤圣北游罽宾的传说,都不会是无因的。
  当时,说一切有系的大师──优波鞠多,住于摩偷罗国,优留漫荼山的那罗跋利寺(Natabhatikavihāra),为最卓越的大德。优波鞠多是论师,是禅师,是优越的教化师。说一切有部的未来派别──阿毗达磨论师、譬喻师、瑜伽师,可说都是尊者的学众,各得一分而为偏重的发展。首先,优波鞠多是论师︰现有史料可考的,除传说佛的及门弟子,如舍利弗等而外,以优波鞠多的《理目足论》为最古。《理目足论》,并没有传译,《俱舍论》曾引一则︰“当言如来先起灭定,后起尽智。”这一见解,与阿毗达磨西方师相合。约与《俱舍论》主同时而稍迟一些的,婆薮跋摩(Vasuvarman)所造的《四谛论》,引有《理(目)足论》四则。其中一则,如《四谛论》卷四说(大正32‧394c)︰“理足论说︰由境正故智正,不由智正故境正。有为有流相相应故,一切唯苦。决定知此,是名正见。”
  这是以为认识的是否正确,并非由于主观,而在乎能符合客观的真相。这对于境界,赋以客观的实在性;如苦,不是主观的想像为苦,正由于有为有漏相是苦的,这确乎近于初期佛教的思想。
  优波鞠多又是大禅师。《阿育王传》说︰“尊者如是名称满阎浮提,皆言︰摩突罗国有优波鞠多,佛记教授坐禅,最为第一。”优波鞠多的《禅集》,鸠摩罗什(Kumārajīva)曾介绍一部分来中国,如《出三藏记集》卷九〈关中出禅经序〉说(大正55‧65a)︰“其中五门,是……沤波崛……禅要之中钞集之所出也。”
  优波鞠多的禅风,从《阿育王传》(卷五、卷六),及异译的《阿育王经》(卷九、卷十)所说,是活泼泼而有机用的。有人因说法、做事厌了,想修习禅法,尊者却教他去说法、做事;在这说法与做事中,证得阿罗汉。有人太瘦弱了,尊者就以优美的衣食供给他。有人贪着五百金钱,尊者却许他一千,教他先施舍那五百,这是以贪去贪的大方便。有人自以为证得究竟,尊者却设法引起他的欲念、慢心,使他自觉没有究竟,而进修证入。更有教人升到树上,下设火坑,要他放手,放脚;巧用这怖畏心的意志集中,使他得道。优波鞠多的禅风,也许在传说中有些渲染,但他决不是拘谨的,偏于静止的。活泼泼的应机妙用,惟有在中国古代的禅宗里,见到这种风格。
  优波鞠多是优越的教化师。优波鞠多的宏化事业,成就极大,如《阿育王经》卷六说(大正50‧149b)︰“优波笈多,无相佛,当作佛事,教化多人证阿罗汉果。……当知我(佛)后,教化弟子,优波笈多最为第一。”
  传说优波鞠多,在优留蔓荼山的石窟,作一房,广二丈四尺,长三丈二尺。如从尊者受学,而得阿罗汉果的,就以四指长的筹,掷在石窟中。后来,筹都塞满了。教化得益的广大,传下“无相佛”的称誉。尊者的称誉,是历久不衰的!《大悲经》卷二也说(大正12‧954a)︰“优楼蔓荼山傍,当有比丘,名优波鞠多……于彼当有千阿罗汉,集八万八千诸比丘众,共一布萨。……令我正法,广行流布。”
  优波鞠多的造作论书,发扬活泼的禅风,对未来的说一切有部,给予极深远的影响。还有一位被人遗忘了的大师,是优波鞠多的同门,顺便的记在这里。如《大毗婆沙论》卷十六说(大正27‧79b)︰“商诺迦衣大阿罗汉……是大德时缚迦亲教授师。”
  时缚迦,凉译作耆婆迦(Jīvaka),是商那和修的弟子。《大毗婆沙论》偶尔的提到他,实是一位知名的大德,受到大乘学者的尊敬。如《大悲经》卷二说(大正12‧955b)︰
  “于未来世,北天竺国,当有比丘,名祁婆迦,出兴于世。……深信具足,安住大乘。……是比丘见我舍利、形像、塔庙,有破坏者,庄校修治,以金庄严树立幢幡。……令多众种善根故,作般遮跋瑟迦会。……祁婆迦比丘,令诸比丘着袈裟者,其心柔软,诸根无缺,具足深信。……彼祁婆迦比丘,修习无量种种最胜菩提善根已而取命终,生于西方,过亿百千诸佛世界无量寿国。”
  这是大乘佛教者的传说。时缚迦是商那和修弟子,在北天竺宏化;说一切有部中,迦湿弥罗(Kaśmira)的毗婆沙论师,知道这一位大德,是极为合理的。据《大悲经》所说,时缚迦有兴福德、重事行的倾向。据摩偷罗地方,Huviṣka上寺的石幢刻文,幢为乌仗那(Udyāna)比丘Jīvaka所造的;可能就是这位大德。在说一切有部中,重于一般教化的,都被称为菩萨。时缚迦在北方,重于福德的事行,是有大乘倾向的,所以大乘经传说他为“安住大乘”。早在阿育王以前五十多年,亚历山大王于西元前327年,侵入印度西北。希腊艺术因此而输入,深深的影响了北方的佛教。本生谈,佛教界更广泛的流行起来。舍利、塔庙、形像(《法华经》称之为异方便)的供养,也一天天兴盛起来。时缚迦与优波鞠多,都是对于北方佛教的开展,给予有力影响的大德。北方的论师、大乘学者,都一致传说时缚迦,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师。
  [参考资料] 《佛祖统纪》卷五;《付法藏因缘传》卷三;《毗奈耶杂事》卷四十;《俱舍宝疏》卷五;《贤愚经》卷十三〈优婆鞠提品〉;《俱舍论光记》卷五;《摩诃僧祇律》卷四十;《舍利弗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