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优昙跋罗(梵uḍumbara,巴udumbara)
树名。音译又作乌昙婆罗、优昙婆逻、乌昙么啰,或称优昙钵、优昙、乌昙。其学名为Ficus glomerata,属桑科,多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等暖湿之地。树高丈余,叶似梨,其果大者如小儿拳,小者如拇指,十数颗聚生于树干。生、熟皆可食,然味不佳。其花为隐于花托之中,人眼难见其花,故乃有种种臆说,如《慧琳音义》卷八云(大正54‧351c)︰“优昙花,梵语古译讹略也。梵语正云乌昙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世间无此花。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诸经论中,多以此花比喻值佛出世之难。《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一云(大正7‧951a)︰“人身无常,富贵如梦,诸根不缺,正信尚难。况值如来得闻妙法,不为希有如优昙花?”又据《长阿含经》卷一载,此树系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拘那含牟尼佛之道树。
此外,此树之叶有滑、粗二种。其中之粗者又称yajñādumbara,自《吠陀》时代以来,此木即常被取来做为“护摩”(火供)时所烧之木材。
[参考资料] 《长阿含经》卷四;《中阿含经》卷二十六;《佛般泥洹经》卷下;《法华经》卷一、卷三、卷七;新译《华严经》卷八十;《法华义疏》卷三;《玄应音义》卷二十一;《翻梵语》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