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优波提舍(梵Upadeśa,藏Gtan-la phab-pa)


  十二部经之一。又作优婆提舍、优波替舍、优婆题舍、乌波第铄、邬波题铄。意译论议、法义、说义、法说、广普、论义经、注解章句经。系为使佛陀所说教法之意义更为显明而作的注释或衍义。佛经中之问答论议即属此类。
  关于优波提舍之性质,诸家所说并不一致。《大毗婆沙论》着重在“论议”,如该论卷一二六云(大正27‧660b)︰
  “论议云何?谓诸经中,决判默说,大说等教。又如佛一时略说经已,便入静室,宴默多时。诸大声闻共集一处,各以种种异文句义,解释佛语。”
  《大智度论》则重在“解义”。该书卷三十三谓(大正25‧308a)︰“论议经者,答诸问者,释其所以。又复广说诸义,如佛说四谛,何等是四?(中略)如是等问答广解其义,是名优波提舍(中略)。复次,佛所说论议经,及摩诃迦旃延所解修多罗,乃至像法凡夫如法说者,亦名优波提舍。”
  《瑜伽师地论》则以之为一切论书的通称。该书卷二十五云(大正30‧419a)︰“云何论议?所谓一切摩呾理迦、阿毗达磨,研究甚深素怛缆义,宣畅一切契经宗要,是名论议。”
  此外,诠释某一经典之书,亦有以“优波提舍”为名者,如《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无量寿经优波提舍》等即是。
  ◎附︰印顺〈优波提舍〉(摘录自《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第一章第三节)
  论书的性质与意趣,是复杂而又多变的,这可以从论书的通名去理解出来。一般论书,古来有优波提舍、摩呾理迦、阿毗达磨──三名。这不同名称的论书,到底是怎样的呢?先说优波提舍︰
  优波提舍(Upadeśa),或音译为优婆提舍、邬波第铄;义译为说义、广演、章句等,以“论议”为一般所通用。优波提舍为十二分教(十二部经)的一分;他的性质,《大毗婆沙论》重在论议;《大智度论》重在解义;《瑜伽师地论》作为一切论书的通称。
  (1)《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说(大正27‧660b)︰
   论议云何?谓诸经中,决判默说、大说等教。”
  “又如佛一时略说经已,便入静室,宴默多时。诸大声闻共集一处,各以种种异文句义,解说佛语。”
  《大毗婆沙论》有二解︰第一解为“决判默说、大说等教”,意义极不明显。考《增一阿含经》,“有四大广演之义”。与此相当的《增支部》,名为Mahāpadesana(摩诃波提舍)。这是决判经典真伪的方法︰如有人传来契经,不论是一寺的传说,多人或某一大德的传说,都不可轻率的否认或信受。应该集合大众来“案法共论”,判决他是佛说或非佛说,法说或非法说,以维护佛法的纯正。《毗尼母经》作“大广说”,并说︰“此法,增一经中广明。”汉、巴共传的《增一经》,及《毗尼母经》所说的“大广说”,就是摩诃优波提舍。说一切有部的传说,略有不同,如《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六说(大正23‧598a)︰
  “何以故名摩诃沤波提舍?答︰大清白说。圣人所说依法故,不违法相故,弟子无畏故,断伏非法故,摄受正法故︰名摩诃沤波提舍。与此相违,名迦卢(黑)沤波提舍。”
  说一切有部,分为白广说、黑广说,也见于《毗尼母经》︰“萨婆多说曰︰有四白广说,有四黑广说。以何义故名为广说(优波提舍)?以此经故,知此是佛语,此非佛语。”《显宗论》也说︰“内谓应如黑说、大说契经,所显观察防护。”这可见,优波提舍是决判大(白)说及黑说的。所以《大毗婆沙论》的“决判默说、大说等教”,“默说”显然是“黑说”的讹写。这是大众的集体的详细论议,所以称为“广说”──优波提舍。
  第二解的意义,极为明显。佛的大弟子们,“共集一处”,对于佛的略说,各各表示其意见。在《阿含经》中,这种形式的论议,也是常见的。前一解是共同论议,决判是非;这是共同论议,发表各人的意见。虽然性质不同,而采取集体论议的方法,是一样的。这种集体论议的方式,可以上溯到佛的时代;而为初期佛教集成经律的实际情形。共同论定的,多方解说而公认为合于佛意的;这种集体论议的契经,名为优波提舍。
  (2)《大智度论》对于优波提舍的解说,有次第的三说,如《论》卷三十三说(大正25‧308a)︰
  “论议经者,答诸问者,释其所以。”
  “又复广说诸义,如佛说四谛,何等是四?……如是等问答广解其义,是名优波提舍。”
  “复次,佛所说论议经,及摩诃迦旃延所解修多罗,乃至像法凡夫如法说者,亦名优波提舍。”
  第一说,优波提舍是问答解义。这不是一般的问答,而是“释其所以”然。如佛说“法无有吾我”偈,某比丘起而请问,佛就为他释义。第二说,是“广解其义”。第三说,不但佛说的论议经──上说的二类,就是摩诃迦旃延(Mahākātyāyana)所造的解经论,以及末世凡夫所有的如法论说,都是优波提舍。摩诃迦旃延的解经,是一向被佛教界推重的。《成实论》也说︰“摩诃迦旃延等诸大智人,广解佛语。有人不信,谓非佛说。佛为是故说论(议)经,经有论故,义则易解。”“广解佛语”,应就是《昆勒》之类。这第三说,是总摄佛所说的论议,佛弟子说的、末世论师说的,一切都属于优波提舍了。
  (3)《瑜伽师地论》对优波提舍的解说,近于《大智度论》的第三说,而范围更广。如《论》卷二十五说(大正30‧419a)︰
  “云何论议?所谓一切摩呾理迦、阿毗达磨,研究甚深素怛缆藏,宣畅一切契经宗要,是名论议。”
  《瑜伽师地论》,分论书为摩呾理迦、阿毗达磨;而这二类,又总称为邬波第铄。这样,邬波第铄是一切论书的通称了。
  优波提舍的本义,是共同论议、共同释义。共同论议,经与律都称之为“摩诃沤波提舍”──大论议。共同释义,渐被解说为个人的解释佛说。或是文句的解释,或是经义的阐释。《大智度论》与《成实论》,特别提到“论议第一”的大迦旃延,也就是重于解说契经。如《大智度论》说︰“胁比丘……作四阿含优波提舍,于今大行于世。”《大唐西域记》说︰“五百贤圣,先造十万颂邬波第铄论,释素怛缆藏。次造十万颂毗奈耶毗婆沙论,释毗奈耶藏。后造十万颂阿毗达磨毗婆沙论,释阿毗达磨藏。”毗奈耶与阿毗达磨的解释,称为毗婆沙;而经的解释,却称为邬波提铄(优波提舍)。优波提舍是契经的释论,成为西元二、三世纪的一般意见。
  说一切有部,是重阿毗达磨的;经部是重摩呾理迦的。大乘瑜伽者,从说一切有部、经部的思想中脱颖而出,取相总贯和会的态度。这应该是《瑜伽师地论》,以邬波第铄统摄阿毗达磨、摩呾理迦的原因吧!
  [参考资料] 《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显扬圣教论》卷六;《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六;《大乘义章》卷一;《玄应音义》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