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传灯(1)
师资之授受正法、使法门相承不断,犹如灯火之相续不灭,故称传灯。《祖庭事苑》卷八云(卍续113‧225下)︰
“如来为他宣说法要,与诸法性常不相违,诸佛弟子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由是为它有所宣说,皆与法性能不相违,故佛所言如灯传照。”
又,《禅苑清规》卷七〈尊宿住持〉条云(卍续111‧916上)︰“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命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
此外,冠上“传灯”之名,记录师资相承次第之著述,称为传灯录,如禅宗的《景德传灯录》、真言宗的《传灯广录》、净土宗的《净土传灯总系谱》等。
此外,真言宗灌顶时,大阿阇梨称作传灯大阿阇梨;净土宗传法时,能化之师称为传灯师,所化之众称为传灯佛子。
◎附︰日种让山着‧芝峰译〈禅的传灯〉(摘录自《禅学讲话》前编第二章)
一读禅宗祖师的语录,随处有着什么“嗣法”、“传佛心印”等名词。这是读禅宗语录或传记时特可注意之点;同时,这是和其他的宗派传统,也有着异趣之点。释尊曾语诸弟子曰︰“见法者见我,见我者见法。”这在禅宗的祖师,也自一样。这是唯一的人格转换为“法的人格”,方成功为宗教人,方成功为祖师。换句话讲︰人依法生,依法发光,而成人法不二的人格,才完备了祖师的资格。若将人与法分离而观,人与法便都为死物,在宗教上,即不具有何等的价值了。以普通的历史眼光来看宗教上的祖师,大多数是与法分离而观察的,这是完全被观点所误,不是宗教上观察祖师的方法。宗教上观察祖师的重点,全存在于“嗣法”一事。嗣法,是祖师的生命;嗣法的正否,于禅的法统上有着重大的关系。就是说︰禅的正否与兴衰,全维系于嗣法,不专是法灯持续问题,且是修行的正否与禅的真伪的分歧点,故尤须特别注意。
然而嗣法,第一须先透过证悟的第一关;次之进入体验,达于圆熟之境才可;倘无所证悟,根本谈不上“嗣法”或“传佛心印”了。故禅的证悟,在宗教方面说︰是更生的第一步;禅的方面说︰是登祖师位的第一阶段。所以唯观嗣法而不观其第一阶段证悟的真否,这不是完全的观察方法。纵使怎地博得史实的正确,严密的考证,可是于证悟与嗣法方面稍不忠实,徒把握其外形,不能触着其中心的生命,是会失却祖师之所以为祖师的真面目。尤其禅的重要,是在于师资的心心契合上授受的生命,因之相持续着以传其法证者。所以一把这中心问题放过,便不能说明其法统;同时,也不能体味出禅的真谛。(中略)
禅宗把释尊的大法,恰如一器的水移入别一器中相传而来的宗教,所以一提到禅的起源,自然连想到是始于释尊的正觉。然所谓正觉,唯得到正觉的人方能体味到的神秘境,想用客观的知识是得不到的;所以《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这正觉,是佛教各派的起发点;同时,也是终局的目的。佛教虽怎样多歧,怎样分裂,可是其主要点,无不存在于释尊的正觉。然教下的各派,都努力地依据着经典来研究正觉的内容,摸索义理,想合理的把握其生命。恰如医师诊察病者的外表而希望明了其病源,综合著各种现象来诊断似的。禅,是不依这种方法,依嫡嫡相传而来的佛陀自内证的觉境,直觉地体味出来,这是比较容易,且更较确实明晰。(中略)
上已述过禅的起源是在于释尊的正觉,但其传灯,除《大涅槃经》所记述外,禅之所谓禅的传灯,是存在的了。至于传灯在史学上,虽成为问题,然禅自有禅的传灯大法授受的由来。相传世尊一日于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华示众,时大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唯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即禅宗的开宗明义第一章的“拈华微笑”是。但其原意到底是怎样呢?释尊与迦叶的大法授受,举行于这拈华微笑,心心交照之间,迦叶就在这里成为传灯的第一祖。在神秘方面说,恐怕是神秘中的神秘吧?虽然,禅的传灯,如帝王行王位禅让之礼,运用被象征化了的物上而为传承、从其所想像而发生,所以释尊与迦叶,完全以公开的授受,共同着真生命的开展,丝毫没有隐秘,故决不是神秘的授受。把这视为神秘,是未透彻的第三者,因为自己的心眼未开的缘故。关于宗教的传承,是灵的生命的传承,在这个生命所有者之间,是自然首肯的。这也是禅宗的传灯与其他宗派不同的特有之点。
[参考资料] 《释氏要览》卷中;《续高僧传》卷四〈玄奘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