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伽耶城(梵Gayā)
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都城,即今孟加拉巴特那市(Patna)西南九十六公里处的伽耶市。为与佛陀伽耶区别,又称婆罗门伽耶(Brahma Gayā)。其附近颇多佛教遗迹,东面有尼连禅河,西南有伽耶山(象头山),南面有佛陀成道处佛陀伽耶。北面山丘上留存有古代佛教遗迹的岩窟,内有阿育王时代的刻铭。邻近处为戒贤、德慧二论师所住伽蓝的遗址。此外,依《经集》〈小品针毛经〉(Sūciloma-sutta)所述,佛陀曾至此说法。东晋‧法显游此地时,城内已告空虚荒凉;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八记此地云(大正51‧915a)︰“城甚险固,少居人,唯婆罗门有千余家。”今伽耶市分成新旧二市,新市建筑多为英国统治时代所建,居民以欧洲人为主。旧市有印度教寺院,前往巡礼之信徒颇多。该寺原为佛教寺院,其后为印度教所取代。
关于其地名由来,一说伽耶系大仙名。或谓伽耶本为阿修罗之名,相传彼神通广大,能令见者或触者享升天之乐。然阎魔王嫉妒之,诉诸于众神。遂以圣石(dharmaśilā)重压其顶,拘之于今伽耶旧市地区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