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伽那(梵Gaṇa)


  古代印度的部族共和制。在古代,此词原指人的集合。后来逐渐成为表示政治的集合。依《摩诃婆罗多》、波你尼所撰书籍、佛教经典、耆那教经典之记载,在佛教出现前,印度地区的小国分立时代有许多部族共和国。其共和制即称为伽那或僧伽。其最高机构的会议也称为伽那或僧伽。释尊将此制度及会议形式吸收到他所建立的僧团中,故称僧团为僧伽。
  S. A. Dange在《India from primitiveCommunism to Slavery》(1951年出版)书中,认为伽那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原始共产社会。与以同一祖先为血缘团体的种姓(Gotra)同义。伽那社会(即种姓社会),在私有财产制阶级社会成立之后,逐渐瓦解。
  [参考资料] R. K. Mookerjee《Hindu Civili-zation》;R. C. Majumdar、A. D. Pusalkar《The History and Cultures of the Indian peoples》;S. A. Latif《An outline of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