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佉陀罗山(梵Khadīraka,藏Seṅ-ldeṅ-can)
七金山之一。又作竭地洛迦山、朅地洛迦山、朅达洛迦山、佉提罗迦山、佉提罗山、轲□罗山、轲梨罗山、轲地罗山等。译为檐木山、檐林山、空破山、旃山。此山位于须弥山与铁围山之间,高四万二千由旬,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因山上宝树形似佉陀罗,故名为佉陀罗山。
关于此山之位置,《长阿含经》卷十八〈世记经阎浮提洲品〉及其异译《起世经》卷十、《起世因本经》卷十等书载为七金山中最接近须弥山者。《俱舍论》卷十一、《顺正理论》卷三十一则载为七金山之第三;《瑜伽师地论》卷二载为第五;梵文《大事》(Mahā-vastu Vol.Ⅱ. p.300)载为第四。
此外,《善见律毗婆沙》卷四载七金山之第三是迦罗毗拘山(Karavīka)。此恐为别名。而《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四所载佉达罗山(Khadiraka),其梵名虽与此山相同,但并非同一山。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一、《大方广十轮经》卷一等谓有一山名佉罗帝耶,乃牟尼仙之住处。《地藏十轮经》卷一、《地藏菩萨仪轨》等亦谓此山为地藏菩萨之净土。《慧琳音义》卷十八认为佉罗帝耶山即佉陀罗山,系七金山之一、十宝山之一,高四万逾缮那,位近须弥,光味仙人居此习驴唇仙所传之玄象列宿法。
[参考资料] 《俱舍论光记》卷十一;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七;《十住经》卷四;《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四;《玄应音义》卷二十一;《虚空藏菩萨神咒经》;《虚空光等菩萨经》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