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子(梵buddha-putra、tathāgatasya putraḥ,巴buddha-putta,藏saṅs-rgyas-sras)
(一)指信受奉行佛陀教法的人︰与法子、行者同。《法华经》卷二〈譬喻品〉(大正9‧10c)︰“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吉藏《法华经义疏》卷五释之云(大正34‧513c)︰“悟解一乘,堪绍继佛种,始为真佛子。”
(二)佛称一切众生为佛子︰如《法华经》〈譬喻品〉(大正9‧14c)︰“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在《法华经义疏》中,吉藏设立二义,说明佛子的义旨。此二义即︰(1)众生与佛子同源,众生本性清净,佛子亦然;(2)诸佛之护念众生,如父母之念子,所以称众生为佛子。
(三)《华严经大疏》说佛子有三种︰一切众生是佛子,但凡夫是外子,声闻、缘觉是庶子,唯菩萨是真子;此乃以世俗伦理之譬喻贬斥凡夫与二乘。
(四)受持大乘菩萨戒者也称为佛子︰所以《梵网经》或《菩萨璎珞本业经》等,常以“佛子”称持戒者。而四分律宗则根据《四分律》之序文中有“如是诸佛子”与“佛子亦如是”等语,作为该宗分通大乘之佐证之一。
(五)为阿罗汉的通称︰参见附录所引印顺《如来藏之研究》文。
◎附︰印顺《如来藏之研究》第二章第四节(摘录)
佛子,是阿罗汉(arhat)的通称。佛赞五百阿罗汉说︰“汝等为子,从我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印度的婆罗门(brahmā),自以为从梵天口生,从梵天化生,所以佛说︰阿罗汉们是从听闻佛口说法声(所以名为声闻)而生,从法──法性寂灭的证入而成的。佛子,表示了有佛那样的圣性,能继承如来觉世的大业,所以名为佛子。经中或称之“佛之爱子”。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六,解说为(大正8‧562b)︰“须菩提为随佛生。随何法生故名随佛生?诸天子!随如行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须菩提(Subhūti)是著名的圣者,被称为随如来生。如来是从如(tathā)而来︰须菩提是随顺真如而行的,所以名为随如来(佛)生。阿罗汉,古代是称为“佛子”、“胜者之子”,或“如来之子”的。在“佛子”中,有如来的长子,如《杂阿含经》说︰“汝(舍利弗)今如是为我长子,邻受灌顶而未灌顶,住于仪法,我所应转法轮,汝亦随转。”在佛经中,每以轮王(cakra-varti-rājan)的正法化世,比喻如来的出世法化世。轮王的长子,有继承轮王事业的义务,也就用来比喻舍利弗(śāriputra)的助佛扬化。由于舍利弗在佛涅槃以前就涅槃了,所以释尊的荼毗大典,结集经律,由摩诃迦叶(Mahākāśyapa)出来领导,摩诃迦叶也就以轮王长子为喻,表示自己是如来长子了!
[参考资料] 《杂阿含经》卷十八;《佛地经》;《四分律》卷一;《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梵网经》卷下;《佛性论》卷二;《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