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陀波利(梵Buddapāla)


  唐代译经三藏。意译觉护。七世纪北印度罽宾人。尝遍历诸国访寻灵迹,唐‧仪凤元年(676)来清凉山礼拜文殊菩萨,悲泣雨泪,冀睹圣容,□忽有一老者现,谓波利云︰“师精诚恳恻,何所求耶?”波利云︰“闻文殊菩萨在此山,特由远地来谒。”翁乃问︰“汝自彼国带来佛顶尊胜陀罗尼否?此土僧俗共犯诸罪者多,佛顶神咒为除罪秘方,若不赍此经,徒来何益?”说完,老翁忽不见。波利惊叹之余,乃归国取经。再至长安,奏阙下求进见。
  时,帝赏其精诚,下诏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及日照三藏共译。译讫,帝欲留经本于宫中,然波利则奏请流通经本。帝依其奏,留下所译经本,梵本赐回。波利乃又奏请与西明寺顺贞等共译,名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相传其后波利持梵本入清凉山,而不知所终。
  然依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所载︰“汝阴颍上县(安徽阜阳县),与寿春六安为邻。夹淮为二镇,号东西正阳。其西属颍镇。城之中,有砖浮屠,下葬西域僧佛陀波利。其石刻载其与僧伽俱来,终于正阳云。”此一记载,若果属实,则旧传其人“不知所终”之语,当可据此而改谓“终于安徽”。
  [参考资料] 《开元释教录》卷九;《宋高僧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