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陀禅师


  天竺禅僧。生卒年不详。又作跋陀、觉者。初结友六人,同修定业;五僧证果,唯师无获。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471~499),经西域至北魏旧都恒安(位于山西),深受孝文帝礼敬,遂于恒安城内证得道果。太和十八年(494),随孝文帝南迁至洛阳,并于当地设静院以居之。太和二十年(一说二十一年),奉敕于嵩岳少室山创寺(即今之少林寺),修习禅业。时,四方来从学者,常达数百人。师所传禅法源自印度传统。其下有慧光(地论宗南道派之祖)与道房。道房门下又出光稠、僧稠。其中,僧稠对北魏佛教之形成,影响深远。
  此外,另有一说,谓师与《十地经论》之译者佛陀扇多为同一人,然二者年代互有矛盾。且佛陀扇多无入嵩岳之记载,而师则无从事翻译的记录。可见二者并非同一人。
  [参考资料] 《续高僧传》卷十六;《六学僧传》卷二十七;《释氏六帖》卷十一;《释氏稽古略》卷二;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