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作用


  指人或法的力用,略称“用”。如诸佛菩萨有自利利他之作用,识有了别作用,思心所有使造作之作用即是。
  《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云(大正27‧200b)︰“法未来未有作用,若至现在,便有作用。若入过去,作用已息。”《俱舍论》卷五云(大正29‧28a)︰“生作用在于未来,现在已生不更生故。诸法生已正现在时,住等三相作用方起。非生用时有余三用。”乃说明三世有为法中,仅现在法有作用,过去法与未来法则无。在四相中,生相的作用在未来,住、异、灭三相的作用则起于诸法已生的现在。又,《成唯识论》卷二云(大正31‧9c)︰“有生灭,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长习气,乃是能薰。此遮无为前后不变,无生长用故,非能薰。”即阐述无为法离生、住、异、灭四相,不为世所迁流,故皆无作用。
  此外,禅宗认为现前作用乃即体之作用,认识此作用即为见性(认识佛性)。《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磨〉条曾藉波罗提与异见王之间的问答,论述此“作用见性”之理。谓佛性即在现前作用之中,而作用有身、人、见、闻、香、谈论、执捉、运奔八种,该摄法界。其文云(大正51‧218b)︰
  “时王正问宗胜。忽见波罗提乘云而至,愕然忘其问答,曰︰乘空之者是正是邪?答曰︰我非邪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王虽惊异而骄慢方炽,即摈宗胜令出。
  波罗提曰︰王既有道,何摈沙门?我虽无解,愿王致问?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答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答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答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答曰︰今见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答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答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
  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名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王闻偈已,心即开悟,乃悔谢前非。”
  另外,性相家论及作用与行相、功能之异同。即俱舍家不以心、心所能缘的作用为行相,而唯识家则谓行相乃见分能缘的作用。但唯识家亦有分别作用与行相的意义者,如《成唯识论了义灯》卷四(本)云(大正43‧726a)︰“行相显自取境功能,作用显他依止功能。”意谓如作意警觉心,思令造作,系属作用。如受领顺违,想取像等,则为行相。又,小乘有部有二说,一说以作用与功能全同;另一说谓功能广通三世,作用限于现在,故作用是功能,功能则未必是作用。
  [参考资料] 《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成唯识论》卷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卷三(本);《俱舍论光记》卷五;《顺正理论》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