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依地(梵bhūmyāśrava)
指有情发起智慧、修禅定或观法时所依的定境。依所修观法等目标之不同而有种种分别。如《俱舍论》卷二十二说,修不净观时,“依十地,谓四静虑及四近分、中间、欲界。”持息念时,“依五地,谓初、二、三静虑近分、中间、欲界。”同论卷二十三云(大正29‧120a)︰“四善根皆依六地,谓四静虑、未至、中间,(中略)依前六及欲七地。”卷二十五说,无学有学之依地为(大正29,131b)︰“无学通九,谓未至、中间、四定、三无色,有学唯六,谓除后三。”卷二十六说,分别十智之依地为(大正29‧137c)︰“世俗智通依欲界,乃至有顶。他心智唯依四根本静虑。法智依此四及未至、中间。余依此六地及下三无色。”卷二十八说,三等持之依地为(大正29‧150a)︰“依十一地,除七近分,谓欲、未至、八本、中间。”
[参考资料] 《大毗婆沙论》卷四、卷七;《显宗论》卷二十九~卷三十六;《阿毗昙心论》卷二、卷三;《阿毗昙心论经》卷四、卷五;《杂阿毗昙心论》卷五、卷六;《入阿毗达磨论》卷下;《顺正理论》卷五十九~卷七十六;《俱舍论》卷三、卷二十七;《俱舍论释论》卷十七~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