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修得‧性得
又称修德性德。修习所得,是为“修得”;自性本有,故云“性得”。《佛性论》卷一云(大正31‧787c)︰“若依毗昙萨婆多等诸部说者,则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
据《五教章通路记》卷三十四所述,无始以来自性本有,是性得;其后依修习而得的,是修得。佛法中之性习二性、性净与方便净之二种涅槃、始觉本觉、真修缘修、本有新熏等区别,都依此义而建立。
天台家称此为“修德性德”,并谓︰说此二者为纵横并别者,乃别教之论;说其不纵不横,不并不别者,为圆教之说。知礼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依圆教之见地而说性德是理具之三千,修德是变造之三千;两者为同一三千之法,故修、性互具互融;虽假修而现,但全是性德之显现。虽全其性而起修,但有毫不亏损性德的不二融妙之关系。
[参考资料] 《菩萨地持经》卷一〈种性品〉;《三无性论》卷上;《法华经文句》卷九(下);《观音玄义》卷上;《十不二门》;《金刚宝戒训授授章》;陈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摩诃止观》卷五(上);《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三;《法华文句记》卷九(下);《法华玄义释签》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