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修惑
意指修道所断的惑。“见惑”的对称。又名思惑。即于修道位时所断之迷于事之贪等诸烦恼。《俱舍论》卷二十五云(大正29‧130a)︰
“修所断贪瞋慢痴,色等境中唯起染着增背高举不了行转故,并说为依有事惑。(中略)修所断惑于色等中,谓好丑等。然色等境非无少分好丑等别,是故可名依有事惑。又,见断惑迷谛理起,名依无事。修所断惑迷粗事生,名依有事。”
修惑遍起于三界九地,地地之惑各有九品,故九地总有八十一品。三界九地中,欲界有贪瞋慢痴等四烦恼,且各有九品,故总计为三十六惑。色、无色界无瞋,仅有贪慢痴三烦恼,亦各有九品,故总计为二十七惑。此二十七惑于色、无色二界八地中皆有,故成二一六惑。三界总计为二五二惑。
在随烦恼方面,则放逸、不信、懈怠、惛沈、掉举、无惭、无愧、眠等八种随烦恼,为见道、修道所断。其余忿覆等十一种随烦恼,乃自在起,与无招应,故唯修道所断。大乘唯识家所说异于俱舍家,谓一切惑皆系迷于理而起。因此,见修二惑可依分别起、俱生起,以及粗、细加以分别。《大乘义章》卷六曾就大小二乘关于见修二惑之异说加以申论,且谓修惑能发善恶二业。
[参考资料] 《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一;《杂阿毗昙心论》卷四、卷八;《俱舍论》卷十九;《顺正理论》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