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修行道地经(梵Yoga-carya-bhūmi-sūtra)
七卷。印度‧僧伽罗刹(Saṃgharakṣa)作,西晋‧竺法护译。又作《修行经》。系纂集诸经所说瑜伽观行之要义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册。撰者僧伽罗刹,于佛灭后七百年生于印度须赖国。后入乾陀罗国,迦尼色迦王曾以师礼待之。
本经现行本计分三十品,品目依次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别五阴、五阴成败、慈、除恐怖、分别相、劝意、离颠倒、晓了食、伏胜诸根、忍辱、弃加恶、天眼见终始、天耳、念往世、知人心念、地狱、劝悦、行空、神足、数息、观、经学地、无学地、无学、弟子三品修行、缘觉、菩萨。
其中,后三品为古本所无,其中所述,为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道,而主张菩萨道为真正之佛道。所引用之化城、火宅三车之二喻,为《法华经》之譬喻。可知后三品乃据《法华经》而来。又,本经异译本有后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一卷、后汉‧支曜译《小道地经》一卷等。
◎附︰印顺〈读“大藏经”杂记〉(摘录自《华雨集》三)
《修行道地经》卷七,是〈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八〉。依《出三藏记集》(卷二),竺法护所译的,《修行经》七卷一,二十六品。《三品修行经》一卷,“安公云︰近人合大修行经”。可见这本是不同的,但合而为一,已经太久了!前六卷是《修行道地经》,第七卷是《三品修行经》。虽译者都称之为经,其实《修行道地》是论书中的“观行论”;《三品修行》是分别三乘修行的论典,最好是恢复为原来的二部。
[参考资料] 《僧伽罗刹所集经》序;《开元释教录》卷二;《阅藏知津》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