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僧伽梨(梵Saṃghāṭī,巴saṇghāṭī,藏snam-sbyar)


  印度僧人服装之一种。音译又作僧伽胝、僧伽致。三衣之一;即九条以上之衣。另有多名,如以其必须割截后始能制成,故又称重衣、复衣、重复衣;以其条数多,又称杂碎衣;因其为比丘入王宫、聚落时所须穿着,故称入王宫聚落衣;为诸衣中之最大者,故称大衣;以其共有下中上三位九品之别,故有“九品大衣”之称;一般就其下下品,而通称为九条衣。
  比丘入聚落,除五种特殊情况外,一律皆须着僧伽梨。《四分律》卷四十一云(大正22‧863a)︰“佛言︰不应不着割截衣入聚落,有五事因缘,留僧伽梨。若疑恐怖、若雨若疑雨、若作僧伽梨未成、若浣若染、若坏色若坚举,有如是五事因缘,留僧伽梨。”
  关于其种别及制法,《四分律》卷四十只列下、中六品,文云(大正22‧855b)︰“应九条,不应十条;乃至十九条,不应二十条,若过是条数不应畜。”《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四则列下、中、上三位九品之不同。其文云(大正23‧527b)︰
  “又僧伽梨,下者九条,中者十一条,上者十三条;中僧伽梨,下者十五条,中者十七条,上者十九条;上僧伽梨,下者二十一条,中者二十三条,上者二十五条。下僧伽梨,二长一短;中僧伽梨,三长一短;上僧伽梨,四长一短。若下僧伽梨三长一短,得受持得着行来,得突吉罗;中僧伽梨四长一短、二长一短,得受持着行来,得突吉罗;上僧伽梨二长一短、三长一短,得受持着行来,得突吉罗。”
  僧伽梨之衣长、衣宽,《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四中亦有规定,而依《有部毗奈耶》卷十七载,上僧伽梨,衣长三肘,衣宽五肘;下僧伽梨,衣长二肘半,衣宽四肘半;中僧伽梨之衣长、衣宽,介乎上、下僧伽梨之间。
  [参考资料] 《四分律》卷四十八;《五分律》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九;《摩诃僧祇律》卷九、卷三十八;《十诵律》卷二十七、卷二十八;《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七;《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五、卷六;《有部百一羯磨》卷一、卷十;《大智度论》卷一;《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五(末);《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