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僧伽跋澄(梵Saṃghabhūti)


  北印度罽宾国人,意译众现。为东晋时,北方苻秦之译经师。师在修学期间,尝历访名师,博通佛藏,尤通论典。能暗诵《阿毗昙毗婆沙》,且熟通其教义。于苻坚末叶入长安,当时苻坚之秘书郎赵正崇信佛法,闻跋澄精于《阿毗昙毗婆沙》,乃请译之。由是跋澄口诵经本,沙门昙摩难提笔受为梵文,佛图罗刹译传,秦沙门敏智笔受为汉语,建元十九年(383)完成。翌年,又应赵正之请,与难提、提婆共译《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其后,事迹不详。享年、示寂处皆未见记载。
  [参考资料] 《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十、卷十三;《梁高僧传》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八;《开元释教录》卷三;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