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允若(1280~1359)
元代僧。绍兴相里路(浙江绍兴)人。字季蘅,号浮休。九岁即能通春秋大义。年长,有绝尘之趣,于十五岁剃发为僧。随杭州兴福寺之大山恢习《天台四教仪》《金刚錍》《十不二门指要钞》等。更师事湛堂,学四明知礼所立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理。对于思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与仁岳之背正,皆能明其是非。对天台宗教义有较清晰的理解。
元‧至治元年(1321),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经,乃将允若之修行德业上奏,遂得英宗赐号为“慈光圆照”,并敕住昌源净圣院。时该院颇为颓弊,师力担修复之职,三年成巨刹,延请湛堂居第一座。泰定(1324~1327)年中复出,住杭州兴化寺。时矢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公素有道誉,加允若一人,世称钱塘四依。后暂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相友同乐,临风吟咏,世称云门三高。
至正(1341~1367)年中住越之圆通,后隐于云门,兴筑精舍,专修法华三昧,以此为暮年之净业。后值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劝允若稍事避难,允若不肯,独自跪坐,遂为贼所杀。时为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世寿八十。著有《内外集》行世。
[参考资料] 《明高僧传》卷一;《续佛祖统纪》;《佛祖纲目》卷四十一;《续稽古略》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