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光孝寺
广州古刹。为禅宗六祖慧能剃度处及与僧人谈论“风动或幡动”公案的寺院。位于广州市扔路。原为西汉南越王赵建德故宅。三国时,吴国官员虞翻谪徙居此,辟为苑圃,广植苹婆诃子,人称虞苑,又称诃林。虞翻死后,家人舍宅建寺,取名制止寺(又作制旨寺)。东晋‧隆安元年(397),罽宾国昙摩耶舍增建佛殿,改名王苑延寺,又名王园寺。后数度易名,曰法性寺、西云道宫、崇宁万寿禅寺、报恩广孝禅寺,至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广”为“光”字,自此,“光孝寺”之名遂沿用至今。
寺内原有十一殿、六堂,以及钟楼、鼓楼、睡佛阁、延寿庵、兜率阁、笔授轩等建筑。现存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六祖殿、瘗发塔、东西铁塔、伽蓝殿、天王殿、法幢等。
大雄宝殿创建于东晋,唐代重修,具岭南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殿内采中间粗、两头略细的梭形柱,十分罕见。大殿台基的左右有一对白石法幢,高约四公尺,六角七层,形式古雅。又,大殿东北角有一菩提树。
大殿左侧有六祖殿,始建于北宋,为供奉六祖慧能坐像的偏殿。大殿之后有瘗发塔。这是一座七层八角的砖塔,高七点八公尺,每层有佛龛,镶嵌泥塑小佛像。相传慧能剃发后的头发就埋在塔下。塔旁尚存六祖像碑和达摩像碑。
大殿东西两侧又有两座四方形七层铁塔。东铁塔铸于五代南汉‧大宝十年(967),以皇帝刘鋹的名义铸造,原置于广州开元寺(已毁)。宋‧端平年间(1234~1236)移至本寺。共七层,塔身由下至上逐层收细,全塔高七点六九公尺,有九百多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金色日久脱落,今已呈铁锈色。塔身下有莲华铁座,四周雕有“行龙火珠”与“升龙降龙火焰三宝珠”,造型生动。西铁塔比东铁塔早四年铸造,是太监龑澄枢与邓氏三十三娘于大宝六年(963)联名铸造。其形式大致与东铁塔相同,清末及抗战期间房屋倒塌,压塌四层,现仅存三层,除石基座外,残高三点一公尺。
中共统治大陆后,扔寺被用作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院址,旋被改为华南舞蹈学校校地。1986年,中共国务院批准交佛教团体管理,始再恢复为佛教寺院。该寺亦成为中共所颁布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附︰《六祖坛经》〈行由品〉(摘录)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扔寺在唐代称为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慧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
慧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参考资料] 《续高僧传》卷一;《高僧传》卷三;《光孝寺志》;罗香林〈南朝至唐光孝寺与禅宗之关系〉;谢扶雅〈光孝寺与六祖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