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兜跋毗沙门


  指化身于兜跋国护持佛法的毗沙门。兜跋国,位置不详。关于“兜跋”一词,近代另有新看法。以为系唐‧天宝年中(742~756)吐番来寇时,唐人曾造立毗沙门天王像退敌。时人讹传,曾将当时之“吐番”误称为“兜跋”,此后习俗混淆,乃有“兜跋毗沙门”一词。
  此外,依《大梵如意兜拔藏王经》(《阿娑缚抄》所引)所载,如意藏王示现无畏观世音自在菩萨等十种降魔身。其中,第六为毗沙门天,第七是兜跋藏王。此一兜跋藏王威德自在如毗沙门天王,身相面貌是忿怒降魔、安详圆满,有无量福智光明。其形像即化身于兜跋国之大王的形像。今所见的形像,为女形的坚牢地神,二手上仰,承托毗沙门的两足,旁有邪鬼作畏缩状。又《佛像图汇》卷一出四面十臂,身带八刀,乘狮子之像,称之为刀八毗沙门,此或系由“兜跋”讹转为“刀八”所致。
  日本学者松本文三郎在其所撰《佛教史杂考》书中以为,“兜跋”一语当系自西藏传入。原指西藏宗教领袖冬季所穿的长外套,略同于“斗篷”一词。“兜跋毗沙门”即是穿上类似这种外套的战袍的毗沙门,亦即武装的毗沙门。民间即用此语以别于一般的护法毗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