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入不二法门


  指泯绝差别对待,悟入平等一如的境地。据《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所载,维摩诘居士问文殊师利等三十二位菩萨如何入不二法门。诸菩萨或云生灭不二,或云垢净不二,善恶不二,罪福不二,或有为、无为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文殊菩萨则答以“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为入不二门。”其次,文殊师利菩萨亦反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对于文殊此问,维摩则默然不语。维摩这种以静默而不言诠的回答方式,使文殊菩萨大为叹服。乃云(大正14‧551c)︰“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慧远在《大乘义章》卷一〈入不二门义〉中,依义将此三十三种不二法门分为三阶,即(大正44‧482b)︰
  “(一)维摩问诸菩萨等,以言遣相,明入不二。(二)诸菩萨问文殊师利,以言遣言,明其不二。(三)文殊问彼维摩诘,以默遣言,而显不二。此三皆是化益方便分齐,息相教入之阶降也。若论自觉相应境界,不可言彰,叵以默显,何故如是,据实以求,法外本无音声文字,何言能彰,法外亦无形相可得,谁用默显,无言能彰证处亡语,非默能显证处绝相,诠相悉无他所莫测,是故名为自觉境界,对处无他,自亦亡对。”又,关于所入不二法门之体,吉藏在《净名玄论》卷一云(大正38‧856c)︰
  “有人言,不二法门则真谛理也;有人言,不二法门谓实相般若;有人言,不二法门则性净涅槃阿梨耶识;有人言,不二法门谓阿摩罗识自性清净心。四宗之中,初二约境,后两据心。虽识、境义殊,而同超四句。”
  [参考资料] 《维摩经玄疏》卷三;《维摩经文疏》卷二十六;《维摩经略疏》卷九;《说无垢称经赞》卷五(末);《华严经探玄记》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