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入大乘论
二卷。印度‧坚意造,北凉‧道泰译。系一论述大乘教法的典籍。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本论的翻译年月不明,由于是北凉‧道泰所译,故知其翻译年代应在西元397~439年间。依《开元释教录》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等书云(大正55‧522a)︰“东归于凉,遂遇浮陀跋摩,共翻毗婆沙论,泰后自译大丈夫论等二部。”此中所谓“二部”,即指《大丈夫论》与《入大乘论》而言。由此可知,《入大乘论》的翻译系在《大毗婆沙论》译出之后。
然而,由于《大毗婆沙论》的翻译年代有异说,因此本论的翻译年月也有二说︰
(1)依道挻之序文所载,《大毗婆沙论》的翻译始于乙丑年(即425年),完成于丁卯年(即427年);因此《入大乘论》当在425年(或427年)至439年之间译出。
(2)据《高僧传》卷三〈浮陀跋摩〉、《开元释教录》《大唐内典录》等书所载,跋摩于丁丑年(即宋‧元嘉十四年,437)始译《大毗婆沙论》。依此,本论的翻译应是在437至439年间。
上述二说中,无法断定孰是孰非。若依常识而言,应着重于最古的文献──道挻的序。然而,《高僧传》的作者慧皎,于〈浮陀跋摩传〉中已提及道挻序,然而却又采用与序文不同的年月,此中缘由,实无法理解。《开元释教录》则一方面用《高僧传》之说,一方面于行间小注指出两者之相异。
本论的作者坚意,其出世年代亦不详,但依论中所引用的人名与翻译年代来看,可推定其大体活跃于350年~400年之间。坚意所撰书,现仅存本论,若据《法华传》所述,坚意曾作《法华论》传与真谛。由本论引用《法华经》几近十次看来,《法华传》之说或足以采信。
本论内容,由〈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组成。此中,〈义品〉系论述缘起、空的理论,初说入大乘义,引用龙树“但从烦恼中,而证成菩提”之偈,阐明谤大乘为堕地狱之因,同时亦是趣菩提之因的义趣;次立声闻、缘觉、菩萨三藏,并说明与一般经律论三藏不同的原因;再从因果、解脱、智、佛身、教相等各方面论述大小乘之别;又举菩萨十种行以为大乘行,更破僧法、北舍师、尼揵陀、若提子之异执,且大量引用龙树、提婆的偈文以广说因缘、空的思想。
〈讥论空品〉则如其名所示,系述说彻真空而出妙有之菩萨道门。即初说菩萨三阿僧祇劫的修业论,以及菩萨十地阶位的名称、解释及其果报,并就果报而论究一佛多佛的问题,又论十地与断惑之间的关系。
〈顺修诸行品〉中,阐明佛之法身系在净居天成道,非在阎浮提成佛;又引莲花色比丘尼与须菩提的例子,叙说法身较色身为尊;更广说菩提心的利益,且说明具戒声闻亦应礼拜在俗初发心菩萨。
[参考资料] 《大唐内典录》卷三;《古今译经图纪》卷三;《开元释教录》卷四;《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六;《阅藏知津》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