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入阿毗达磨论(梵Abhidharmāvatāra-sāstra,藏Rab-tu-byed-pa chos-mṅon-pa-la Ḥjug-pashes-bya-ba)


  二卷。印度‧塞建陀罗(Skandhila,悟入)造,唐‧玄奘译。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论以八句义略解小乘有部教理,是研究《俱舍论》的入门书。内容以皈敬颂为首,其次叙述造论旨趣并阐释色句义等所含诸法,最后说明本论系为初学者所撰。书中所谓的八句义,是指色、受、想、行、识、虚空、择灭、非择灭等八个范畴。
  《俱舍论》系以五位七十五法为纲要,而本论则说七十七法(增欣、厌二心所)。由于本论既未批判《俱舍论》,同时相传作者为世亲之师,因此可以推定本书的成立年代当稍早于《俱舍论》。
  ◎附︰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第十四章第二节(摘录)
  《入阿毗达磨论》的思想,当然是毗婆沙师的。但组织内容,特别是心相应行,烦恼与智,存有《品类论》〈辩五事品〉的特色。《论》说无表色为︰“无表色相续转。亦有无表唯一刹那,依总种类,故说相续。”这是会通《杂心论》的。关于非择灭︰“谓有别法,毕竟障碍未来法生。”与众贤所说相同,应为当时毗婆沙师的正义。对不相应行法,力主非实有不可。对经部义也多予拒斥,如说︰“有劣慧者,未亲承事无倒解释佛语诸师,故于心所迷谬诽拨︰或说唯三,或全非有。”《入论》的分类法,比较特殊,如《论》卷上说(大正28‧980c)︰“善逝宗有八句义︰(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识,(六)虚空,(七)择灭,(八)非择灭︰此总摄一切义。”
  五蕴及三无为,分立八句义,可说是新的建立。这也许对当时外道盛行的六句义、十句义等而方便安立的吧!
  [参考资料] 《开元释教录》卷八、卷二十;《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