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全哲学纲要(梵Sarvadarśana-saṃgraha)
书名。印度哲人摩陀伐(Mādhava)着。所谓“全哲学”,是指以Carvāka(顺世派)说为首的十六种学说。作者摩陀伐站在不二一元论的立场,以商羯罗为“全哲学之宝冠”,并先作介绍。其次依序介绍其他十五种学说。在作叙述时,作者企图将所有学说导向不二一元论。因此认为各种学说是趋向究极的一个阶段,自有其阶段性的思想价值。本书又有一奇特性格,此即该书在为某种哲学决定位置时,完全没有顾虑到其思想中的历史与时间上的变迁。
全书将所有学说大抵分为否定《吠陀圣典》的异端派(Nāstika)与承认《吠陀圣典》的正统派(āstika)。并依据该学说与不二一元论关系之亲疏以决定叙述的顺序。依照此一原则,书中乃将Cārvāka说(与商羯罗说关系最远)置于最下位;将佛教说置于倒数第二位,将ārhata说置于倒数第三位。以上三派也被视为异端派。
倒数第四位是Rāmānuja说,第五位是Pūrna-prajña说。此二说属于毗湿奴派。
倒数第六位是Nakuliśa-pāśupata说(兽主外道),第七位是Saiva说,第八位是再认识说(Pratyabhijñā),第九位是Raseśvara说(水银派),以上四派属于湿婆派。
倒数第十位是Aulūkya说,第十一位是Akṣapāda说(正理派),第十二位是Jaimini说(弥曼差派),第十三位是Paṇini说(文法学派),第十四位是āṃkhya说,第十五位是Patañjali说(瑜伽派),第十六位是śaṅkara(商羯罗)说。
本书的论述方式,是先论述一种学说,再以次一种学说的立场加以论难。而成一钩锁相连的理论系列。兹以该书论及之Carvāka、佛教及ārhata三种学说为例,略述如次︰
依该书所述,“Carvāka说”不承认一切精神性的价值,仅追求肉体官能的快乐。依据“肉体已成为灰的人如何能得再生?”这种论调,而不允许有死后的世界存在。这是在认识论上,只承认现量而不承认其他量的见解。因此,导出既承认现量也承认比量的佛教瑜伽行派对此的批评,以及佛教的主张。
在佛教方面,本书依序列出中观派、瑜伽行派、经量部、毗婆沙师的主张,但主要批判对象却是瑜伽行派。也就是对于瑜伽行派“识是刹那灭”的主张,本书用“法、非法、虚空、命我、素材是实体”的ārhata说来驳斥。其后,又叙述ārhata说。
本书对十六种学说的论述,并不全然客观。仍有再作商榷的余地。但是,经由本书,后人至少可以窥知印度哲学批判的一种类型。
[参考资料] 龙山章真〈顺世派研究资料〉(《宗教研究》,新XI3);井原彻山〈ラ一マ一ヌヂャの学说〉(《佛教研究》{4});荻原云来〈佛教の组织〉(《云来文集》);中村元《ことばの形而上学》〈バ一ニニ说〉、《哲学的思索の印度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