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八卦教


  清代民间宗教之一。又称天理教、白阳教。系白莲教的支派。关于其起源,一说源于清初山东单县刘佐臣所创立的修(收)元教;或说最早使用此名称者,系明‧万历年间(1573~1619)直隶滦州(河北滦县)石佛口王森所创的东大乘教。此教教徒遍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各地;徒党编制以八卦区分,以坎卦为八卦之首,统领其他七卦。教中又分文卦与武卦。教徒信奉“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八字真诀,书此八字于白绢上,供于暗室,朝夕拜诵;又于每晨朝太阳礼拜念经,祈避刀兵水火之灾;此外,在初加入教团时,及清明节、中秋节时,均需向教团捐献。
  此教有反清复明的意识,在山东单县创立修元教的刘佐臣与其子孙,于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屡次起事,虽遭官兵镇压,但行教如常,流传影响较大。嘉庆年间(1796~1820),教徒公推林清为教主,称天皇,主坎卦;李文成管理坎卦以外的另七卦,称人皇,主震卦;另有领文卦的文圣人,领武卦的武圣人;这批人根据《天书》上所云“八月中秋,黄花满地开放”之词,曾于嘉庆十八年(1813)起事。
  另外,在河北滦县的东大乘教,按九宫八卦分为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教主掌握中央戊己二宫,其余各宫由八位弟子分掌;各宫依方位划分区域,到各地去开教度人,以后也改名为“金丹八卦教”或“八卦教”。
  清末捻军的组织与八卦教也有密切的关系,义和团也是八卦教的余绪,以八卦变化作为战斗队伍的编制;更有坎卦教、离卦教等支派,脱离本来的宗支,发展为独立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