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八思巴文字


  元代密教学僧八思巴所制定的蒙古文字。也称为蒙古国字、蒙古新字、蒙古字、方形文字、方体字。蒙古初期没有文字,多用汉字或回纥字来书写蒙古语,但是由于辽、金诸国皆各有其本国文字,于是八思巴乃受命制作文字,并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公布。其后,下敕书时系以八思巴文字为正文,其他文字为副。
  八思巴文字共有四十一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三十四个,元音字母五个,介音字母二个。词以音节为单位分写,上下连读,无标点和声调。字体分正、篆两体。又,八思巴文字,虽以西藏文字为基础,甚至可说是模仿西藏文字而成,但与西藏文字稍有不同,如︰(1)字画是方形的,(2)由右向左直写。此外,在母音的表现方式及西藏语中无子音等方面,都有所增补。
  此文字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也译写一般书籍,因不便于快写,无法普及,一般反而多用回纥文字。而今留存者,有印章、敕书、碑刻(其中大部份是敕书)、牌符、货币等。由于是方形的字体,适合印章之用,因此,即使在西藏,至今仍称蒙古文字为>hor-rig,将之用于印章,或装饰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