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六因(2)


  因明学用语。在因明三支之“因”支中,依立敌双方之不同,可分为生因,了因之二因。其中,生因又可分为言生因、智生因、义生因之三种。了因可分为义了因、智了因、言了因三种。合计共为六种,故称六因。略如下表︰
              ┌( 1)言生因────────┐( 1)┐
    ┌(一)生因(立者)┤( 2)智生因─────┐ 言│( 2)│
  二因┤         └( 3)义生因─义  智│  │( 3)├六因
    │         ┌( 1)义了因─理  力│  │( 4)│
    └(二)了因(敌者)┤( 2)智了因─────┘ 语│( 5)│
              └( 3)言了因────────┘( 6)┘
  六因的建立原委是这样的︰在论议上,首先分成了立论者和敌论者的两造。从立论者说,当然须使论敌了悟;而要使论敌了悟,就不能不先有言语。而从敌者方面说,要了解立者的言语,实际又须具备能够了悟的智力。所以总括起来,要有议论必得有二条件︰(1)立者有使敌者了悟的言论;(2)敌者又有了悟言论的智力。因为立者的言论有生敌者了悟的效力,所以立者的言论就称为生因;又因敌者的智力有了悟立者言论的效用,所以敌者的智力就称为了因。凡两造争论的时候,所谓因总有这生因和了因的分别。简明地说,就是总有从立者说的与从敌者说的等两方面。
  生因又可以分为三种。因为要使立者的言论,能启发敌者的智力,那言论就不可不合乎正确的事实及由正确事实所得的义理;不合事实与义理的言论,总之是无效的。而要立者能发包含义理的言论,又须立者具有看摄事实洞达义理的智力(现量智与比量智)方成可能。所以当有议论的时候,直接启发敌者智力的虽然是言语;实际上即使立者的智力及其智力所透达的义理,也未尝不在间接启发敌者的智力。因此立者的言语名为言生因,立者的智力亦可名为智生因,立者所见的事实义理也可称为义生因。而生因就可别为言生因、义生因、智生因三者。
  再从敌者方面说,了因也可以分为三种。因为了悟固然必须智力,但智力之外,也不可没有所了悟的义理。而要了解义理,又须先听所以传义理的言语。当敌者有所了悟时,其次序总是先听了言语,然后以其智力理解那言语所宣的义理。所以了因也可分为言了因、智了因、义了因三种。
  ◎附︰沈剑英《因明学研究》第三章(摘录)
  因明学上所说的“二因”和“六因”又是什么呢?《大疏》卷二云︰“因有二种︰(一)生,(二)了。”这就是说,因首先可以分为“生因”和“了因”两种。因为在论辩中,总有立敌双方,从立论者这一方来说,他的任务在开悟论敌,这就必须援引充足的理由来启发论敌的智慧,使之解悟,这就是“生因”。再从敌论者这一方来说,在立论者的启示下,加上论敌的主观能动作用,终于有所解悟,这就叫“了因”。由此可见,“生因”和“了因”是从“立敌对扬”的角度上来分别的。“生因”和“了因”虽然都称为因,但二者之中,却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大疏》卷二又云︰“了因唯是生因果,而非生因因。”这就是说,了因是生因的结果,而不是生因的原因;生因是了因的原因,而不是了因的结果。因此二者之中,以生因为主,生因是产生了因的前提。
  生因又分为三种︰即言生因、智生因、义生因。什么是言生因呢?《大疏》卷二云︰“谓立论者立因等言,能生敌论决定解故;(中略)故此前云︰此中宗等多言名为能立,由此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立论者通过所立的宗、因、喻,使敌论者产生新的解悟,这就叫做言生因。故《因明入正理论》早就说过︰其中宗、因、喻等合起来叫做真能立,由此能立可以使论敌及证义者了悟立论的宗旨。由此可知,所谓言生因,即立论者通过言论使论敌解悟的原因。那么什么是智生因呢?《大疏》卷二云︰“谓立论者发言之智。正生他解实在多言,智能起言,言生因因。”智生因就是立论者发言的智慧。因为要使论敌改变原来的论点主要在于立者的言论,而立者的言论起源于立者的智慧,因此智生因又是产生言生因的原因。什么叫做义生因呢?《大疏》卷二云︰“义有二种︰(一)道理名义,(二)境界名义。道理义者,谓立论者言所诠义;(中略)境界义者,为境能生敌证者智。”
  这里告诉我们,义生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道理名义”,即立论者所阐发的正确道理;二是“境界名义”,即立论者根据论敌和证义者所能理解的事实来说,从而使论敌和证义者产生解悟的智慧。这两种义生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讲道理、择事实的意思。
  以上所说的三种生因,实际上是生因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因为智慧是决定言论的,而任何言论要使闻者有所收益,就必须要有充实的义理。这三方面虽然是不可分割的,但有主次之分。因为因明立论的目的,在于使论敌产生解悟。而启发论敌的智慧而使之解悟者,主要依靠立者的言论,故在生因中,言生因是正因,而智生因和义生因则体现于言生因之中。
  了因也分为三种︰即智了因、言了因、义了因。
  什么是智了因呢?智了因就是论敌和证义者得以了解立者的宗旨和理由的智慧。故《理门论》云︰“但由智力,了所说义。”
  什么是言了因呢?言了因就是立论者所说的因和同喻、异喻,使论敌和证者通过这些对所立宗的意义有所解悟。因为按照因明的规定,立宗虽要“违他顺自”,但因喻必须共许极成;以极成之因,来成立不共许的宗,因此立者所陈说的因喻也就是论敌和证义者解悟宗之所由立的原因。故《大疏》卷二云︰“言了因者,谓立论主能立之言,由此言故,敌证二徒,了解所立。”
  什么是义了因呢?义了因就是立论者陈述的因、喻中所包含的事实和道理。故《大疏》卷二云︰“义了因者,谓立论主能立言下所诠之义,为境能生他之智了。”
  以上所述三种了因,就是从论敌和证义者这方面来说,得以解悟的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当然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但也有主次之分。其中以智了因为正因,因为立者的言论,需要通过敌者的智慧才能解悟,而且在智了的时候,当然也包括言了和义了,否则就谈不上智了。这里不妨引述《大疏》卷二的话来作结︰“分别生了,虽成六因,正意唯取言生、智了。由言生故,敌、证解生;由智了故,隐义今显。故正取二,为因相体,兼余无失。”
  综上所述,因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因,是相对于宗而言的,它的作用约与中词相当,它的地位大体上与小前提相同;广义的因是从立敌两方面来分别的,在立论者一方来说称生因,在敌论者一方来说称了因。生因、了因,各分为三,其中以言生因、智了因为正因。就言生因与智了因的关系来看,言生因是因,智了因是果,因此又以言生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