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六榕寺
广州著名古刹。萧梁‧大同三年(537),昙裕为供奉自柬埔寨迎回的佛舍利,乃创建本寺及塔。寺原名宝庄严寺,五代时改称长寿寺,后毁于火。北宋‧端拱二年(989)重修后改名净慧寺,并加奉禅宗六祖像。其后苏东坡来游,见寺内植有六株榕树,乃题“六榕”二字,后遂改称六榕寺。寺内现存花塔、六祖堂、观音殿等建筑,其中以花塔最著名。
花塔,与寺同建于萧梁时代,原名舍利塔,又名六榕塔、千佛塔,高五十七点六公尺,呈八角形,外观虽仅九级,但每级均有暗层,共计十七层。塔身原为砖木结构,民国四年(1915)因震灾受损,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整修时,内部改以钢筋水泥加固。塔内供奉八十八佛。塔顶装置黄松木柱,套铜雕刻千佛。此千佛柱上之金色葫芦状佛刹,乃元‧至正十八年(1358)所铸,有九霄宝盘、宝轮、双龙宝盘及宝珠,并有钢链扣紧宝盘,以稳固此重达五吨的佛刹。
花塔之西有重建的大雄宝殿,其中供奉三尊铜铸大型佛陀坐像,各高六公尺,重十吨,造于清‧康熙二年(1663);又同年所造的观音菩萨铜像,今供于观音殿内。六祖堂内所供者,则为北宋‧端拱二年以紫铜铸造的禅宗六祖像。寺内之碑廊,保存有自宋迄清的碑石十余方,可供研究本寺与花塔之历史沿革。此外,1985年秋,泰国致赠本寺一尊释迦佛铜像,高二点六公尺,重一吨,今供奉在友谊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