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六欲天
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中,欲界包含有六种天,谓之六欲天。此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及他化自在天。此六天之共同特质是仍有欲乐。其中,四王天、忉利天据须弥山而住,称地居天,其余诸天则住于虚空密云之上,称空居天。兹略述如次︰
(1)四王天(Catur-mahārājika-devāḥ)︰又作四大王天、四天王天,指住于须弥山腰的持国天(东)、增长天(南)、广目天(西)、多闻天(北)等四天王及其所率领的天众。又,持双、持轴等七金山亦有四天王之天众居住,故欲界天之中,此天最广。其所居之处离大海四万由旬,距山顶的忉利天亦四万由旬。此天之寿量,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定寿五百。其身长四分之一俱卢舍,衣长一由旬。行欲之相,以形交成淫,与人间无异,然无人间诸不净。
(2)忉利天(Trayastriṃśat-deva)︰“忉利”为梵语Trayastriṁśat的音译,意谓“三十三”。梵语dev a即天。故又译“三十三天”。指住在须弥山顶上的三十三天。帝释天止住于中央(善见城),其四方各有八天(八城),合计三十三天。山顶四隅各有一峰,高五百由旬,由金刚手药叉于中守护诸天。帝释天所居住的善见城,城外四面有四苑,乃诸天众游戏之处。此天离大海八万由旬,与上方之夜摩天亦相距八万由旬。其寿量,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定寿千岁。身长四分之二俱卢舍,衣长二由旬。行欲之相,亦以形交成淫(或说以风为欲),与人无异,然无诸不净。
(3)夜摩天(Suyamā-deva)︰又译善时天或时分天。此天依空而住,常受快乐。此天离大海十六万由旬,距上方之兜率天亦十六万由旬。其寿量,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定寿二千岁。身长四分之三俱卢舍,衣长四由旬。行欲之相,以相抱成淫。
(4)兜率天(Tuṣita-deva)︰又译知足天。此天依空而住,于五欲境知止足。《弥勒上生经》说此天宫有牢度跋提大神,于发誓为弥勒菩萨造善法堂时,额上出五百亿宝珠,此摩尼光回旋于空中,形成四十九重微妙宝宫。此天离大海三十二万由旬,距上方之化乐天亦三十二万由旬。其寿量,以人间四百年为一昼夜,定寿四千岁。身长一俱卢舍,衣长八由旬。行欲之相,由执手成淫。
(5)化乐天(Nirmāṇarati-deva)︰此天依空而住,常自化五尘之欲而娱乐,故称化乐天。此天离大海六十四万由旬,距上方之他化自在天亦六十四万由旬。其寿量,以人间八百年为一昼夜,定寿八千岁。身长一又四分之一俱卢舍,衣长十六由旬。行欲之相,唯男女相向而笑。
(6)他化自在天(Paranirmitavaśavatin-deva)︰即魔王天,依空而居,常假他所化之欲境而自在受乐,故称他化自在天。此天离大海一百二十八万由旬。其寿量,以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昼夜,定寿一万六千岁。身长一又四分之二俱卢舍,衣长三十二由旬。行欲之相,为男女相视成淫。
关于此六天之生因,诸经论之说不尽相同,然不外受持戒行与修世间禅定。如《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二说以十戒中的口四、身三等七种戒为生因。《天台四教仪》卷上说修上品十善可生地居二天,而空居四天则修上品十善,兼修未到定才能生彼处。
此外,有关六欲天之间的来去,《俱舍论》卷十一颂云(大正29‧60c)︰“离通力依他,下无升见上。”如三十三天由自通力,能从本处升夜摩天,或依他(由上天众接往)而升夜摩天,其余诸天升上亦尔。
[参考资料] 《长阿含经》卷二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顺正理论》卷三十一;《显宗论》卷十六;《大智度论》卷九、卷三十四、卷九十六;《首楞严经》卷九;《瑜伽论》卷四;《佛地经论》卷五;《法苑珠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