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兴渠(梵hiṅgu)
五辛之一。又作兴旧、兴宜、形虞、兴瞿、形具。为高达二公尺的大草本植物,其根粗如细蔓菁之根,色白,有臭味如蒜,可食用,冬季不见枝叶。若切断茎枝,则流出液体,液体凝固后可用作阿魏药(似今之樟脑,可驱虫除臭)。
此物产于印度、新疆于阗等地。有人以之为芸薹、胡荽,皆误。《玄应音义》卷十九云︰“出阇乌茶娑他那国,彼土人常所食者也。此方相传以为芸薹,非也。(中略)此树汁似桃胶,西国作食皆着之,今时阿魏药是也。”《翻译名义大集》中有关兴渠之梵名,揭出两语。一是形具(hiṅgu),又作兴旧、兴宜、兴瞿、形虞。其中,“形具”系从Asa foeti-da之根取得的药味或调味料,学名为Ferulaasa foetida。另一是殑渠卢(guggula或guggulu),译为蔓菁,为Amyris agallochum树之渗出物,可作香料或作药用。
[参考资料] 《慧琳音义》卷六十八;《宋高僧传》卷二十九;《翻译名义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