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兴隆寺
位于黑龙江宁安县渤海镇西南。原名石佛寺,俗称南大庙。唐代渤海王朝时期(698~926)盛行佛教,在此建有寺庙。渤海政权灭亡后,寺庙被毁,仅存部分台基与础石。清初就原址重建,名为兴隆寺。咸丰年间(1851~1861)曾再重修。今存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五座殿宇。大雄宝殿是九脊庑殿式建筑,木构斗栱结构,为黑龙江地区仅见的清初木构斗栱大殿。殿中有一尊大石佛,是渤海时期的遗物。现此殿已辟为历史文物展览室。又,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矗立渤海时期的石灯塔(石灯幢)一座,高六公尺,是渤海具有代表性的石雕珍品。
此外,寺内另保存有大量出土于元、明、清数百年间的渤海时期文物,及1975年出土于上京龙泉府的舍利函。舍利函由七层组成,外两层是石函,第三层是铁函,第四层是铜函,第五层是漆函,第六层是方形银盒,由多层丝织品包裹,第七层为圆形银盒,内有一小玻璃瓶,瓶中装有五颗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