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内供奉


  古代皇宫大内之僧职。又称内供、供奉。即宫中举行斋会等法会之时,在内道场担任读师等职者。我国在唐代即设有此职。依《大宋僧史略》卷下所载,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下诏于凤翔开元寺置药师道场,并选元皎(不空之法孙)等二十一位僧侣,六时行道念持。法会期间,道场中忽生一丛李树,元皎谓李树繁滋,兴国之兆,帝感此祥瑞,敕元皎为内供奉。乾元二年(759),又以子麟为供奉僧,并任圆照为“临坛两街十望大德内供奉捡校鸿胪少卿”。至宪宗之世,端甫、皓月、栖白等相继担任内供奉职。后梁以后,此职断绝。
  日本宫中也有此职,《元亨释书》卷二十三云︰“三年(宝龟)春正月戊寅立皇太子。三月置内供奉。夏、秋、冬十有一月纳田于行基菩萨故院。僧正良辨寂,僧阶配官位。”宝龟三年即西元772年,《尘添壒囊钞》卷十五所载者同此。其后,相次补此职者,有最澄、空海、真济、圆仁、圆珍、春耀、安圆、安慧、常济、真延、源仁、良源、淳祐等人。此外,如桓算、宽印、千观等人,亦以任内供奉职而闻名。
  ◎附︰《大宋僧史略》卷下〈内供奉并引驾〉
  内供奉授僧者,自唐肃宗聚兵灵武。至德元年,回趋扶风,僧元皎受口敕,置药师道场,令随驾仗内赴,请公验,往凤翔府开元寺,御药师道场,三七人六时行道。时道场内忽生一丛李树,奉敕使验实,李树四十九茎,元皎表贺批答︰瑞李繁滋,国兴之兆;生伽蓝之内,知佛日再兴。感此殊祥,与师同庆。又李让国宣敕云︰敕内供奉僧元皎。置此官者,元皎始也。
  次有子麟者,泉州人也,继受斯职。宪宗朝,端甫、皓月、栖白相次应命。朱梁、后唐、晋、汉、周、我大宋,无闻此职。为引驾大德者,唯端甫称之。此必敕补,傥自号私署,安可称之。此命近亦不闻矣。
  然则车驾巡幸还京,僧道必具幡幢螺钹远迎,僧录道录骑马引驾,而无敢自称引驾者。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敕两街僧道,各备威仪迎驾,今以为常式矣。
  [参考资料] 《续日本纪》卷十、卷三十二;《续日本后记》卷十七;《文德实录》卷二;《三代实录》卷一、卷十;《类聚三代格》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