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冈波巴(藏sGam-po-ba;1077~1152或1079~1161)
西藏著名学僧,即塔布拉杰。系承继玛尔巴、密勒日巴一派噶举传统而发扬成为塔布噶举体系的一代大师。本名索南仁钦,出生于藏南塔布地区涅地方(今属隆子县)尼氏家族。幼年学医,稍长以医理、医道驰名,被称为塔布拉杰(意为塔布地区的医生);由于在后期他常住在自己兴建的冈波寺,故又称冈波巴。二十六岁出家受戒,从多师学法,其中,随甲域哇学习噶当派中教授派的经典。1110年左右,赴后藏甄地(聂拉木附近)从密勒日巴学“多杰帕谋灌顶”和“拙火定”修法,后又奉师命回前藏专修。1121年,于塔拉冈波地方兴建冈波寺,收徒布道。著有《解脱道庄严论》(全名《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主要融合噶当派教法与密勒日巴密法,以“大(手)印法”为主;视徒众机宜分别传授“方便道”或“大(手)印法”,开一代噶举教法的新风,后人尊为塔布噶举派的祖师。
有关冈波巴的著述,近人张澄基曾作部分翻译,名《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内容包括〈冈波巴大师传〉、〈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成就胜道宝鬘集〉、〈教言广集零选〉等篇。就中,〈大乘菩提道次第论〉可说是一部很好的“学佛导论”,不但说明佛法的基本理论,也提供许多实修方法。
◎附一︰张澄基译注《密勒日巴大师全集》下(摘录)
一般相信冈波巴大师为月光童子之化身。其名号甚多。各种人对他的称呼亦不一致。兹将其常用之各名称列举如下︰
(1)卫巴顿巴──意谓从卫地来的法师,密勒尊者常这样称呼冈波巴。
(2)那结──意谓医生。
(3)达波那结(编按︰又译塔布拉杰、塔波拉杰)──意谓由达波地方来的医生。此名称应用最广。为一般人对冈波巴大师之称呼。
(4)仰米达波──意谓“无与伦比的达波地方的人。”
(5)冈波巴大师──此大概指大师后来于卫地冈波山中建立道场广弘佛法,因而被称为冈波巴。此名称应用亦极广。至于大师父亲所取之名及密勒授彼灌顶时之法名,则反而应用不广,少为人知之。
◎附二︰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叙言(摘录)
仰米达波冈波巴索朗仁青大师是十一和十二世纪间的人(1079~1161,或1079~1154?)。在西藏佛教史中有极其重要之地位。今天看来,他在世界佛教史上亦算是第一流的人物。西藏四大宗派︰宁玛、萨迦、嘎居和格鲁中,他是宏传嘎居派(俗称白教)最力的人。嘎居派自冈波巴起才宏扬光大,发展为四大八小十二个支流。在宏法的事业上冈波巴远超过了他的师傅密勒日巴。就“法”的观点来看,冈波巴大师的成就贡献都是异常突出的。在佛法中努力的人,不是偏重于专修(瑜伽行派)就是偏重于教理和讲学(学理派)。很少有人能够在专修和教理双方皆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冈波巴既是大比丘学者又是大瑜伽行者,他精通显密,学究三乘,更能深入般若现证法性尽地,得到了显密双方的最高成就。
冈波巴最初学习嘎当派。嘎当派虽亦具足各种显密教法,但它的宗风却是谨持律仪和讲学论教。其见行皆非常的保守,与专修实践不拘形式的瑜伽实修派颇不相同。后来冈波巴依止密勒日巴,走上瑜伽专修的路子。密勒日巴的作风和教授与嘎当派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双重矛盾的冲激下,冈波巴成功的综合了二家之长。他能够现比丘相而善巧的宏扬显密二派的教法。嘎居派以前是居士教,但从冈波巴起就开始成为以比丘为主的宗派了。
冈波巴在佛法中的最大贡献,我想是他对大手印法门的全力宏扬了。大手印(Maha-mudra)即是般若波罗蜜多的实际修法,亦即《三昧王经》中所揭示的教授。般若乃佛法的心髓,大手印又是般若之心髓。这个道理恐怕要有些实际体验的人才能体会亲切。冈波巴的著作,现在仍旧保存的,似乎只有他的《教言广集》(gsun.hBum)一部,有一千多藏页;其中所讲的大手印法,许多都是答覆弟子们之实修问题所作的开示。因此是有实用性的,更值得宝贵。
◎附三︰冈波巴着‧张澄基译〈宝鬘集〉(摘录自《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
常念十种可悲之法
一个人如果想寻求解脱和证取一切智佛位,首先他应该常常思念此十种可悲之法︰
(1)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2)此难得之暇满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的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3)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4)自心之本体实即离戏之法身,让它沉陷于迷茫之生死泥沼里,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5)引导自己趋入佛道的至好上师,在未证菩提之前就离开他,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6)戒律乃解脱之桥梁,如果随波逐浪为烦恼所使,以致破戒,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7)由上师的助缘而获得的觉受与证悟,如果虚掷在滚滚的红尘里,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8)诸成就者的深奥口诀,把它当作商品一样的出卖给那些没有根基的恶人,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9)一切众生皆是于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弃之不顾,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10)青年时期的身、口、意(乃锻炼成器的黄金时代),如果白白的空过掉,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十种必须之法
(1)有了勇气和毅力,还需要一个好的计划来规范自己的根本行为。
(2)在奉行上师的教言时,必须具有信心和精进。
(3)必须知道口诀之利弊,才能在上师的各种教法中,选择(于自己合适)之口诀。
(4)必须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与善妙上师的心意相合。
(5)必须常持正念和警策自己,才能使身口意不被罪业所污染。
(6)必须具有毅力和不挠的甲胄,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坚定,堪忍各种逆境。
(7)自己的鼻子不被别人牵着走才能谈到无贪、无著。
(8)长期的在积聚福慧二种资粮上努力,必须知道前中后的次序。
(9)此心时常浸润在慈悲里,才能生起利生的情怀。
(10)必须具有智慧和了解,才能不着一切法相和实体。
十种应当依循之法
(1)具有慈悲和证悟的上师,才是好的依靠。
(2)清净适意具有加持的兰若,才是好的依处。
(3)与自己见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4)时常思惟资生财物之过患,才是学道人之正思。
(5)凡是由成就者之传承所传出之口诀皆应无偏倚的去修学。
(6)凡是对自他有益之物件、药材、明咒和深邃之因缘法,皆应取用。
(7)凡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物件和方法都应善加利用。
(8)凡是对修行觉受有增益的法,都应善加采用。
(9)凡是具有信心和恭敬的善根弟子,都应摄受。
(10)在日常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应常提正念。
十种应当远离之事
(1)与世事纠缠不清,一心眷恋世间八法的上师,应远离之。
(2)扰乱自己的心意和损害修行觉受的友伴,应抛弃之。
(3)尘嚣和烦恼甚重的寺庙和住所,应远避之。
(4)以偷盗抢夺或欺骗的方式来谋生,应禁绝之。
(5)对自心和修行有损害的作业,应舍弃之。
(6)对身体有害的物件及行为,应远避之。
(7)对增进欲望和吝啬的贪执,应断舍之。
(8)使别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轻佻放逸行为,应禁绝之。
(9)没有意义的行止作业,应避免之。
(10)隐藏自己的过失,宣扬他人的错误,应严禁之。
十项不应舍弃之法
(1)不要舍弃慈悲,因为慈悲是利他的根本。
(2)不要舍弃外境之现象,因为一切外境之显现,皆是心性自显之光明。
(3)不要舍弃一切妄念,因为它们都是法性之显现游戏。
(4)不要一意舍弃烦恼,因为烦恼能令行者忆起智慧。
(5)不要一意舍弃欲乐,因为欲乐能灌溉和增益(行者之)证悟及觉受。
(6)不要舍弃疾病和痛苦,因为疾病和痛苦皆可成为自己的善知识。
(7)不要舍弃仇敌与障碍,因为它们能唤起吾人对法性之向往。
(8)不要舍弃任运产生的(证悟),因为它即是真正的成就。
(9)不要舍弃方便道,因为它能作智慧道之助基。
(10)虽然自己的能力薄弱,也不应舍弃利他之心愿。
十项应当谨记之事
(1)外显诸境皆属迷幻无有真实,应当谨记。
(2)内之心性无有吾我,空空如也,应当谨记。
(3)心中的妄念皆应缘而生,率尔无体,应当谨记。
(4)四大所成之身体及语业,皆是有为法,无常无住,应当谨记。
(5)众生之一切苦乐,皆由业生;业果昭然,决定无爽,应当谨记。
(6)痛苦能激发出离心,故为吾人之良友,应当谨记。
(7)享乐乃轮回之根,常召贪魔及欲鬼,应当谨记。
(8)扰扰红尘乃学佛之魔障,福报亦会成为法障,应当谨记。
(9)障碍能激发奋斗向上之志,违缘能作吾人之良师益友,应当谨记。
(10)从究竟之观点来看,一切法皆无自性,一切之一切皆平等平等,应当谨记。
十项自己受益的事
(1)断舍贪瞋痴的世法,专志修持佛道,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2)舍弃家庭和亲友,一心依止良师,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3)抛弃世法尘嚣,在闻思修上努力,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4)舍弃城市和亲友,在深山寂静处独住,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5)斩断声色五欲,心离贪念,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6)于粗食陋居,心能知足,于善妙享用,心无贪求,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7)不依靠别人,只依靠本尊,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8)无视现世之短暂欢乐,一心追求究竟之菩提安乐,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9)舍弃对物质的贪求,一心修持空性,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10)在福慧双运之大道上努力,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十项正妙之法
(1)于因果业报之理,深信不疑者乃下根之见。
(2)见内外一切显现诸法皆空,此显空双运又有四种层次之不同,此是中根之见。
(3)见、能见、所见三者无有分别,能如是知者是上根之见。
(4)能专注一处(心无散乱),乃下根之修观。
(5)能住于四种双运之三昧者,乃中根之修观。
(6)能修、所修及修观本身三无差别,无丝毫缘想者,乃上根之修观。
(7)慎惧因果,如护己目者,乃下根之行。
(8)于日用行为中,见一切法如梦如幻者,乃中根之行。
(9)于一切所行毫无滞著者,乃上根之行。
(10)一切烦恼及我执皆一天一天的减轻,有逐渐消灭之趋势,这是上、中、下三根都应该具有之相应暖相。
十项愚不可及的事
(1)不如法依止成就的上师,却跟随那鼓舌如簧的伪诈上师,实愚不可及。
(2)不寻求口传派成就者的口诀,却追求那无意义的外道世间诸学,实愚不可及。
(3)外显诸法,瞬息变灭,人寿几何,随遇而安;若精打细算作广大周详之永久计画,实愚不可及。
(4)不独自思惟佛法的问题,却在众人丛中去讲说佛法,实愚不可及。
(5)不以食粮财物作布施及供养,却吝啬的积聚那诳人的钱财,实愚不可及。
(6)不如法的持守显密诸戒律,却恣意地放荡身口意诸行,实愚不可及。
(7)不在证悟本元自心之大事上习练修持,却把生命消耗在各种世法之小事上,实愚不可及。
(8)不对治自己心中的迷茫,却要去调伏那野性难驯的众人,实愚不可及。
(9)身心上已经生起之(善妙)觉受,不予以培护增长,却一心为了今生此世的事务呕心费力,实愚不可及。
(10)在因缘已经会合的今天,不发奋精进,却懒散懈怠,陷入逸乐之中,实愚不可及。
十项需要之法
(1)最初需要对生死轮回生起畏惧之心,决心要逃脱,就像被屠夫拴住的麋鹿一样。
(2)中间需要一个“死而无悔”的精进,像一个勤劳耐久的农夫种田一样。
(3)最后需要一个乐陶陶、安稳稳“无可死者”之心,像一个具大威权、成大事业之伟人的心胸一样。
(4)最初此心要觉得无一刻一分的空闲,就像是身上的要害处,中了利箭之人一样。
(5)中间需要一个心无旁骛的修观,就像是丧了独子的母亲一样。
(6)最后心中要觉得(空荡荡的)无事可作,就像是牧羊人眼见羊群被强徒赶走了一样。
(7)最初于佛法生起决定的了解和信心时,那感觉就像是饿极了的人,得到美食一样。
(8)中间于自心生起决定的了解和证悟时,那感觉就像是力士(掘山)获得宝藏一样。
(9)最后于不二双运之理,生起决定的证悟时,那感觉就像是直捣骗子的老巢,拆穿他的骗局一样。
(10)在决定证悟了惟此无他之真性时,就像是乌鸦从大海中的船上起飞,心中踏实地无丝毫惧畏一样。
十项不必作的事
(1)若能证悟心性本空,就不必在闻思上费力了。
(2)若能悟知自心拚本无垢染,就不必在净除罪业上费力了。
(3)若能住于空性真道,就不必在积聚资粮上费力了。
(4)若能常浸润在本来面目中,就不必在方便道上费力了。
(5)若能悟知妄念即是法性,就不必修持或争无念了。
(6)若能悟知烦恼无根,就不必依赖任何对治法了。
(7)若知名闻美誉实如梦如幻,就不必斤斤于立破成败了。
(8)若知痛苦即是成就,就不必另求快乐了。
(9)若能悟知自心本来无生,就不必修转识往生法了。
(10)若一切所行皆是为了利他,就不必寻求自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