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净慈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中国五山之一。后周‧显德元年(954),吴越王钱弘俶创建,初名慧日永明寺,迎请道潜为开山第一祖。宋‧建隆二年(961),延寿继住本寺,提倡禅与念佛双修,又著《宗镜录》一百卷,并于寺内建一堂,称为宗镜台。宋太宗时,改称寿宁禅院。其后,圆照宗本、大通善本、法真守一、天童如净、北涧居简诸僧相继住此寺,大弘教化。南宋‧绍兴九年(1139),高宗勒额“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元代以后,寺渐衰落。明初寺毁,法净再建。正统年间(1436~1449)又毁,宗妙重建。清代,前后修建五次,大致恢复旧观,寺布局及雄伟壮丽与灵隐寺相似。寺中之原有建筑除前、中、后的大殿外,另有永明堂、圆照楼、宗镜堂、济祖堂、罗汉堂、神运井(运木古井)等。其中,运木古井即根据传说中之济公运木而得名。此外,寺内另有相传是明‧洪武十一年(1378)所铸的大铜钟一口,钟声宏亮。西湖十景中之“南屏晚钟”,即指净慈寺在傍晚所传出之钟声。又,南屏山中,有相传是忠懿王妃黄氏所建的雷峰塔。
  1949年以后,寺宇除中、后殿外,前殿、济祖殿等所有殿宇均被拆除,佛像亦遭破坏。1985年后再行重建整修,现已恢复山门、大雄宝殿、后殿(为寺内唯一保持旧状的原建筑)、钟楼(原有铜钟已毁)、运木古井等。
  [参考资料] 《宋高僧传》卷十三、卷二十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净慈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