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出世


  (一)谓诸佛出现于世间成正觉并教化众生︰《金刚三昧经》卷一云(大正9‧366b)︰“佛言︰善男子!汝能问我出世之因,欲化众生,令彼众生获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一云(大正30‧396c)︰
  “云何名为诸佛出世?谓如有一普于一切诸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修习多千难行苦行,经三大劫阿僧企耶,积集广大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获得最后上妙之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断除五盖,于四念住善住其心,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名为诸佛出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由如是名为出世。”
  经论中,对于佛陀出世之动机,颇多描述。《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谓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大般若经》卷五一一则谓佛为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现于世。此等出世之动机,是为佛陀出世之“大事因缘”。又称出世本怀,或出世大事。
  (二)禅宗用语︰指修禅者在得法且潜隐修行之后,为信徒迎请出来住持寺院,接引后学,谓之出世。盖仿经论所谓“佛陀出现于世”之意。《禅林象器笺》〈丛轨门〉出世条云︰“有一庵主。人谓之曰︰南泉近日出世,何不去礼拜?主云︰非但南泉,直饶千佛出兴亦不去。”
  (三)指舍世俗事,趋入佛门以修净行︰即所谓出家或出尘。此为世俗所常用之“出世”意义。
  [参考资料] (一)《贤愚经》卷八;《心地观经》卷七;《大智度论》卷四;《中阿含》卷二十九〈八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