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出定后语
书名。二卷。日本‧富永仲基(1715~1746)着。延享二年(1745)刊行。收在《现代佛学大系》第二十九册。内容依历史研究,认为佛教圣典并非释尊直说,乃随时代之推移渐次添加而成。本书可谓为日本“大乘非佛说论”的先驱。
全书系以随笔体的汉文写成,共分二十五章,上卷由第一章“教起前后”至第十三章“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下卷由第十四章“戒”至第二十五章“杂”。其中,第一章“教起前后”,谓释迦之教法,系就外道之教增添、整理而成。释迦灭后,有经、律、论三藏的结集。其后,有文殊之徒,在小乘之外,作般若之教,为大乘之始。之后出现法华、华严、涅槃等说,而形成所谓的大乘佛教。因此,他认为佛教界谓“诸教皆释迦之直说”为至愚之事。且于以下诸章,对诸教、诸说加以详论,且对种种异说及矛盾加以指摘,并认为释迦直说的仅《阿含经》而已。
本书出版之后,日本教界人士纷纷著书反驳,如放世《辨出定后语》二卷、无相文雄作《非出定后语》一卷、慧海潮音作《掴裂邪网编》二卷。注释有仲野安雄的《出定后语附解》,及吉川延太郎的《注解出定后语》等书。
◎附︰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四期第二十二章(摘录)
富永仲基在延享二年(1745)作《出定后语》二卷,论旨十分尖锐,比在这以前的神儒学者的排佛论进了一大步。富永仲基是大阪人,通称为“道明寺屋吉右望门”,开始学儒学,后来据说曾帮助黄檗山校印《大藏经》,得以通览研究佛教的经、律、论。他在《出定后语》中首唱大乘非佛说论,抨击诸宗,并引据三藏作证明。净土宗的文雄首先作《非出定后语》进行反驳,接着,真宗的潮音作《掴裂邪网编》二卷,极力进行反驳论辩。服部天游在富永仲基之后再次唱“大乘非佛说论”。服部天游是京都人,家以织染为业,在空余时讲读儒佛之书,其中对佛教最留心,对天台宗、华严宗的教义发生疑问,最后作《赤裸裸》一书。此外,朝夷原生作《释氏古学考》。文政四年(1821),西教寺的潮音作《金刚索》一卷反驳《赤裸裸》。在仲基、天游、厚生的前后,有本居宣长、中井积善、正司考琪出世,他们从各个方面抨击佛教。其中本居宣长首次提倡所谓古道,研究神道,虽然对以前的神儒佛都进行排斥,但主要致力排斥佛教。至于中井积善、正司考琪二人,则专门从实际的方面论证佛教各宗的弊害。积善是大阪的儒者,在宽政初年作《草茅危言》六卷,讲经世之策,在书中主张毁弃寺院,废除僧侣,特别抨击当时最盛行的净土真宗。考琪也作《经济问答秘录》,在其中论证诸宗的弊害。在天保年间(1830~1844),平田笃胤继本居宣长之后,倡导所谓古道,大力抨击佛教,作《出定笑语》《古今妖魅考》《巫学谈弊》等,其中以真宗、日莲宗当作神道的二大敌宗。真宗的昙龙、南溪等人,相继作书,与他们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