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出定(梵vyutthāna,巴vyuṭṭhana)


  指由禅定状态回复一般状态之谓。又作出起、起出、出离。为“入定”(samāpatti)之对称。《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3b)︰“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比丘修习禅定时,须善巧通达入定和出定,此称入定善巧、出定善巧。所谓出定善巧,《集异门足论》云(大正26‧371a)︰“出定善巧云何?答︰定谓八部八蕴定,即四静虑、四无色定。出定善巧谓如实知见如是补特伽罗,出初静虑定,(中略)乃至出非想非非想处定。复次,(中略)于出初静虑定,有善巧作意,(中略)乃至于出非想非非想处定,有善巧作意,(中略)于如是出种种定中解了,乃至毗钵舍那,是谓出定善巧。”
  又,出定有出自须陀洹果等果定者,也有出自灭尽定者,《俱舍论》卷二十九云(大正29‧151b)︰“从灭定出,或起有顶净定心,或即能起无所有处无漏心。如是入心唯是有漏。通从有漏、无漏心出。”
  总之,出定是出离四禅、四无色的根本定,而入欲界心。“定”是通于世间的,因此除了佛教圣者能入现法乐住和灭尽定之外,外教人士也可入无想定,而在预定期限来临时出定。
  [参考资料] 《清净道论》卷二十三;《摄阿毗达磨义论》卷九;《俱舍论》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