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制多山部(梵Caitya-vādin、Caitika,巴Ce-tiya-vādā、Cetiya,藏Bchod-rten-rihi-sde、Bchod-rten-pa)
部派佛教二十部之一。系自大众部所分出的支派。又作支提山部、制多部、支提加部、只底舸部、游迦部、支提罗阿婆。一称摩诃提婆部。据考证,系指住在基斯特那(Kistna)河畔贝吐瓦达(Betuvada)市对岸的制多(Caitya,Cetiya)山之一派。为佛入灭后第二百年末叶,从大众部所分出的部派。《异部宗轮论》云(大正49‧15b)︰“第二百年满时,有一出家外道,舍邪归正,亦名大天。大众部中出家受具。多闻精进,居制多山,与彼部僧重详五事。因兹乖诤,分为三部︰(一)制多山部,(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
制多山、西山住、北山住三部,皆从所居之处立名。慈恩《异部宗轮论述记》云(卍续83‧437上)︰“居制多山,(中略)此明大天所居,唯因住处以立名也。制多者,即先云支提讹也。此云灵庙,即安置圣灵庙之处也。此山多有诸制多,故因此立名。”
关于大天(即摩诃提婆)的事迹,慈恩于《述记》谓有二位大天(卍续83‧436下)︰“第一百年时,有大天比丘为乖诤之首,今此同前之名,故称为亦。”即《异部宗轮论》以上座部、大众部等根本二部的分裂,归因于大天五事之争,后更有同名之贼住比丘大天重议五事,因而产生制多山等三部之别。然而《部执异论》等唯出贼住大天一人,未言及根本二部分裂时另有大天。而有关本部分裂之因,《三论玄义》所说与《异部宗轮论》有异。
本部所立之宗义,《异部宗轮论》云(大正49‧16a)︰“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如是三部本宗同义,谓诸菩萨不脱恶趣,于窣堵波兴供养业,不得大果;有阿罗汉为余所诱。此等五事及余义门,所执多同大众部说。”如据华严宗所言,制多山等部派的教义思想,所执多同大众部说,故为“法无去来宗”。
[参考资料] 《十八部论》;《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三(本);《五教章通路记》卷十六;《三论玄义检幽集》卷五;李世杰《印度部派佛教哲学史》第十一章;静谷正雄《小乘佛教史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