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刹那(梵kṣaṇa,巴khaṇa,藏skad-cig)


  指极短的时间。音译又作叉拏。《慧苑音义》卷上云︰“时之极促名也。”《俱舍论》卷十二云(大正29‧62a)︰“何等名为一刹那量?众缘和合,法得自体顷,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对法诸师说,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大正29‧62b)︰“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故一刹那相当于一秒的七十五分之一(即以120X60X30X30除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又,《仁王经》云(大正8‧835c)︰“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云(大正35‧458b)︰“刹那者此云念顷,于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此外,《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六举五说,《杂心论》卷二、《顺正理论》卷三十二等亦有种种异说。
  [参考资料] 《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大智度论》卷八十三;《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十七;《大唐西域记》卷二;《俱舍论光记》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