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功德(梵guṇa,藏yon-tan)


  功能福德之义。音译作惧曩、麌曩。有关此词之义趣,诸经论多有异说,如慧远《维摩义记》卷一(本)云(大正38‧429a)︰“功德者,亦名福德,福谓福利,善能资润福利行人,故名为福。(中略)功谓功能,善有资润利益之功,故名为功。”吉藏《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之一云(大正33‧318c)︰“功德者,施功名功,归己曰德,亦云忘功遗德故云功德。”《胜鬘宝窟》卷上(本)云(大正37‧11b)︰“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
  功德有虚伪、真实之分。依昙鸾《往生论注》卷上所说,功德有二,即︰
  (1)源自有漏心,不顺应法性,如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的因或果,皆颠倒、虚伪不真,因此称为不实功德。
  (2)源自菩萨智慧清净业,能庄严佛事,依顺法性而入清净相,此法不颠倒、不虚伪,因此称为真实功德。
  《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磨〉条云(大正51‧219a)︰
  “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又,冠以功德的词汇颇多,如︰以“海”喻功德之深广而称“功德海”(guṇs-sāgara);以“宝”形容功德之贵重而称“功德宝”(guṇa-ratna)。此外,称功德之积聚为“功德藏”;称佛为“功德聚”等等。
  [参考资料] 《大乘义章》卷九;《金光明经玄义》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