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勒那摩提(梵Ratnamati)
北魏译经僧。又作勒那婆提,或单称勒那。意译宝意。中天竺人。学识优赡,理事兼通,博诵三藏教文,尤明禅法。常志于游化。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508)始达洛阳,奉敕与菩提流支共于洛阳殿内,译《十地经论》十二卷、《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一卷等。又于赵欣之宅内译《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总计译出经典六部二十四卷(一说三部九卷)。又,据《法苑珠林》卷二十〈致敬篇〉所载,师曾别传七种礼法。相传师常奉勒讲《华严经》,每能发挥经文微意。其后,不知所终。
《历代三宝纪》卷九与《续高僧传》卷一〈菩提流支传〉皆记载,在《十地经论》译出时,由于师与菩提流支意见不合,故互不询访。然崔光之《十地经论》序文则未载此事。其后,慧央箭相州(河南邺都)南部弘阐《地论》之学,祖述勒那摩提之说,故其门流世称“相州南道派”;而与菩提流支门人道宠之法系“相州北道派”两相对峙。
[参考资料] 《法经录》卷五;《续高僧传》卷七〈道宠传〉;《华严经传记》卷二;《华严经疏》卷二十七;《开元释教录》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