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化仪四教
“化仪”谓佛陀说法的形式与方法。天台宗智将佛陀一代教法分为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四种,谓为“化仪四教”。又称为大纲四教。此四教与“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合称天台八教。兹略释如次︰
(1)顿教︰谓佛对大机者直施以佛自证之法,不另藉诱引、方便之法,故名顿教。佛初成道时所说的《华严经》即此教。
(2)渐教︰谓佛对不堪直闻佛自证之法者,另施以由浅渐深之教法,故名渐教。此教分初、中、后三时,即“五时”中的阿含(鹿苑)、方等、般若三时之教,故此三时之教又称三渐。
(3)秘密教︰谓佛应众生根机之不同,施以隐密之各别教化,即佛以一音,令同座听法众之所闻各异,彼不知此所闻之法,此不知彼所闻之法,故名秘密教。
(4)不定教︰谓根机不同之众生,同座听法,随各自根机领解佛说,或得顿之益,或得渐之益,或证大乘,或证小乘,其所得之法并不一定,故名不定教。
《法华玄义》卷一云(大正33‧683c)︰
“如来于法得最自在,若智若机若时若处,三密四门无妨无碍。此座说顿,十方说渐说不定。顿座不闻十方,十方不闻顿座。或十方说顿说不定,此座说渐,各各不相知闻。于此是显,于彼是密。或为一人说顿,或为多人说渐说不定。或为一人说渐,为多人说顿。各各不相知,互为显密。或一座默,十方说,十方默,一座说。或俱默俱说。各各不相知,互为显密。虽复如此,未尽如来于法自在之力,但可智知不可言辨,虽复甚多,亦不出渐、顿、不定、秘密。”
四教之中,就秘密教言,其彼此之人及所得之法彼此皆不相知,故称“人法俱不知”。就不定教言,其所得之法虽不相知,但彼此之人相知,故称“人知法不知”。但两者所得之法皆不一定,故前者应名为秘密不定教,后者应名显露不定教,今前者省去“不定”二字,单称秘密教,后者省去“显露”二字,单称不定教。又,相对于此二教而言,前二教(顿、渐)是为定教,乃佛之化仪显露,故顿渐二教又称显露定教。
◎附︰田村芳朗着‧慧岳译《天台法华之哲理》第一部第二章(摘录)
天台智者大师以空、假、中的基本范畴为骨干,把佛教的诸思想、诸经教分为四个领域,即藏、通、别、圆的四教。此外还另有顿、渐、不定、秘密的四教,二者合为八教。
顿、渐、不定、秘密的四教,乃说法的形式之分类,称为“化仪四教”。其中,顿是直顿之意,不用渐进、诱引的方法,直接宣说大乘的深理,即《华严经》的说法。渐是渐次之意,是由小至大的渐进、诱引,包含小乘及各种大乘的说法。不定是指由于闻者的根机而理解(得益)不一定;包括大小乘诸经。秘密是闻者相互之间不知道彼此作何理解,而各自有所体会的教法,这也包括诸经。
顿、渐、不定的三教,是智者大师以前既有的树立。先是将既存的经典以顿、渐分类;其后,由于有型态不同的经典译出,因之又有不定教的设立。至智者大师,更将三教加上秘密教,成立了所谓化仪四教。
相对于不定教的称为定教;相对于秘密教的称为显露教。若与四教相组合,即顿、渐二教是显露定教;又因秘密教为不定教,故将不定教更分为显露不定教与秘密不定教。如图表︰
顿教
定教──渐教───显露教
不定教──秘密教
[参考资料] 《法华玄义》卷一、卷十;《四教义》;《八教大意》;《四教仪》;《四教仪集注》;《摩诃止观》卷六之一;《止观辅行》卷六之一;横超慧日《初期的天台思想》;安藤俊雄《天台学》;关口真大编著《天台教学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