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十一面观音(梵Ekadaśa-mukha,藏Bcu-gcig-shal)
六观音之一,七观音之一。全称十一面观音菩萨。系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梵名意译为十一最胜,或十一首,有时又称为大扒照观音。由于形像具有十一头面,所以通称为十一面观音。
此一观音的著名,是由其神咒而来。该神咒名为“十一面观世音神咒”,为十一亿佛陀所说,威力甚大。依佛典所载(大正20‧149a)︰“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为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念善法故(中略)欲除一切诸魔鬼神障难不起故。”持这一神咒的人,现身可得十种功德(无病、常念佛、衣食充足等)及四种果报(临终见佛、永不堕地狱、不为禽兽所害、命终生无量寿国)。由于神咒效验如此,因此持诵该咒及尊崇该咒本尊十一面观音者,历代不乏其人。
此一观音出现在汉译经轨中,为时甚早,仅次于圣观自在菩萨。依《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所说,其形像为(大正20‧150c)︰
“身长一尺三寸,作十一头,当前三面作菩萨面,左厢三面作瞋面,右厢三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面,顶上一面作佛面,面悉向前,后着光。又,其十一面各戴花冠,其花冠中各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左手把澡瓶,瓶口出莲花;展其右手以串璎珞,施无畏手。”
然而,古来所见的图像,未必皆如该经所载。其十一面的配置有种种不同,或有二臂、四臂、八臂之异。例如︰
(1)《十一面仪轨》出四臂说,谓右第一手是施无畏,第二手执念珠。左第一手执莲花,第二手持军持(即瓶)。
(2)印度孟买卡内利(Kanheri)石窟安置的四臂像,本面顶上有三重,各安三面,其上再安一面,合为十一面。
(3)山西省太原县天龙山第九窟有二臂像,本面顶上的周围刻十面,其上又安一佛面。左手屈而持钵,右手垂下作施无畏印。
(4)新疆省高昌出土的十一面像,本面顶上有五面,其上又有二面,更上有一面,本面的左右耳各安一面。
此外,敦煌千佛洞第一○二窟的壁画像,及西藏所传画像皆有八臂像。前者是本面顶上安五面,其上又安二面,二面中间安化佛一体,其上更安一面,本面左右耳各安一面瞋怒相。八臂中,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月珠,第三手执幢幡,第四手结施无畏印。右第一手执红莲花,第二手持日珠,第三手持锡杖,第四手则剥落不明。后者是本面顶上安三面,其上再安三面,更上又安一面,本面左右耳各安一面。八臂中,左右第一手于胸前合掌。左第二手持莲花,第三手持弓矢,第四手持罥索。右第二手持数珠,第三手持法轮,第四手作与愿印。
此一观音的特殊形像──十一面,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十一面中,前三面为慈相,是菩萨见到行善众生时生出慈心的大慈与乐相。左三面为瞋相,是见到行恶众生时生出悲心的大悲救苦相。右三面白牙上出相,是见到净业众生时所发出的赞叹、劝进相。最后一面是暴笑面,是见到善恶杂秽众生时,为使其改恶向道所生的怪笑相。顶上的佛面,是为修习大乘的众生所作的说法相。关于这十一面的配置,历代佛徒所绘颇有不同。此外,或谓前左右各有三面,乃象征度化三有之众生。或言寂静相三面表示清净行者的三毒,威怒的三面表示破除障碍善男善女正道正行的三障,利牙三面表破除恶魔恶人等左道的三障,后面的笑怒相表断三毒等之后必得一切智。此十面为大悲方便之化仪。顶上佛面则为本地法身,即此十一面表因果一体本迹不二之义。
在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中,此观音位列苏悉地院北端,具四臂,趺坐于莲花上。本面两侧各有一面,其上有五面,更上有三面,合本面而成十一面。右第一手结施无畏印,第二手执念珠。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军持。
盖莲花表众生本具之自性清净心,军持瓶是长养此莲花的大悲甘露水,数珠表精进义,对一切众生施无畏故结施无畏印。或言念珠表大悲之德,施无畏表大慈之德,莲花表三昧之理,澡瓶表大悲智之义。或谓念珠表根本智、大圆镜智,智断烦恼,故为调伏义。施无畏乃三业之化用,是成所作智,为息灾义。莲花表观音之体,是妙观察智,花为人所爱,故为敬爱义。澡瓶表以甘露之智水润泽一切众生,是平等性智,为增益之义。四智之总体为法界体性智,故此尊为莲华部五智圆满之尊。
十一面观音之密号为变异金刚,或称慈愍金刚。种子为“迦”(ka)。以开敷莲华或军持为三昧耶形。印契是作金刚合掌,深叉十指,然后举至头上。此即行者观十指为十面,加自己的一面而成十一面,自身即成十一面尊之身。
另外,有为除病而供养此尊之法,称之为十一面法。有以十一面观音为中尊而建立的曼荼罗,称之为十一面观音曼荼罗。
学术界中,有人以为十一面观音系婆罗门教的神祇Ekadaśa-rudra演化而来,大约在五、六世纪时被吸收入佛教之中云云。
[参考资料]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陀罗尼集经》卷一、卷二、卷四、卷十二;《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 经》卷一;《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