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十明
(一)指《华严经》〈离世间品〉所说的菩萨十种善巧智︰又称十种明、十种智明。出自旧译《华严经》卷三十八、新译《华严经》卷五十四,即︰
(1)知众生业报智明︰指知一切众生的业报。
(2)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指知一切众生的境界寂灭清净,远离诸戏论。
(3)知一切所缘唯是一相智明︰指知一切众生种种所缘,唯是一实相之理。
(4)能以妙音普闻十方智明︰指能以无量微妙音声,普令十方一切世界闻知。
(5)普坏染着心智明︰指普坏一切众生染着之心。
(6)能以方便受生智明︰指方便示现受生、不受生。
(7)舍离想受境界智明︰指完全舍离一切想受的境界。
(8)知一切法无相无性智明︰指知一切法非相、非无相、一性、无性、不可分别,且了知种种诸法,于无量劫分别演说。
(9)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指知一切众生的受生因缘不可得,本来无生。
(10)以无著心济度众生智明︰指知一切众生无生空寂,一切行如影像,且恒行菩萨之行,能于生死海,平等济度一切众生。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七解释此十明,谓(大正35‧427c)︰
“有十种明者,前以无壅曰通,今委显为明,于中初(一)知众生业果差别,(二)知众生于寂灭境起净信心,(三)知众生证入理智,上三知所化;(四)语业,(五)意业,(六)身业,此三显能化;(七)于境转分别想为正智因,(八)知理平等起行无碍,初知三性理不碍起行成佛,(九)知众生真心称理随缘显事不失化用,(中略)(十)中有七。”
《华严经大疏钞》卷五十四更作详解,文云(卍续11‧225上)︰
“第六十种垃二门忝现位中行,此门正显行体即是般若故曰智明,后门明离智障故称解脱,今初然皆权实无碍之智故称善巧,非如十度唯约根本,但约增微分成五行。(中略)十中前七单约一智,后三双行,前中初三约所化。(中略)次三约能化,各初事次理,后即事归理。(中略)七离能所想会归般若念想观,除不受境界为入理善巧故。(中略)后三双行中,八明无说之说,无成之成善巧智明。(中略)九明无生起生智明。(中略)平等教化智明。”
(二)旧译《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居〉所说的十明︰ 4此十明显示菩萨智之自在委照,妙用无穷。即︰
(1)他心智明︰全称善知他心智明,指菩萨对一切众生的心念,如实了知。
(2)天眼智明︰全称无碍天眼智明,指菩萨明了无碍地照见一切色像。
(3)宿命智明︰全称深入过去际劫无碍宿命智明,指菩萨对自己或他人的过去世事,悉能如实了知。
(4)未来际智明︰全称深入未来际劫无碍智明,指菩萨如实了知一切众生,于未来世流转生死,若出若没。
(5)天耳智明︰全称无碍清净天耳智明,指菩萨随意自在听闻十方世界一切音声。
(6)神力智明︰全称安住无畏神力智明,指菩萨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大神通力,于十方世界,若来若去,自在无碍。
(7)分别言音智明︰全称分别一切言音智明,指菩萨如实了知一切众生的语言差别。
(8)色身庄严智明︰全称出生无量阿僧祇色身庄严智明,指菩萨能化现种种色像,度化众生。
(9)真实智明︰全称一切诸法真实智明,指菩萨如实了知一切诸法。
(10)灭定智明︰全称一切诸法灭定智明,指菩萨入于一切法寂灭正受,而不舍一切所行。
依《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所说,此十明皆以大智为体,通普贤性起之智,若随相而分,前八明是量智,后二明为理智;若据实而分,则此十明为唯一无碍智。而在诸门分别中,分成十段,其中,将此十明与〈离世间品〉所说的十招摄,文云(大正35‧380a)︰“彼文约所知明了非约业用自在,唯彼第四出生不可思议净妙音声,无量世界无不普闻,方便智明,此一约用同此。”又与《大智度论》所说的三明相摄,云(大正35‧380b)︰“有二义︰(一)非三所摄,以彼亦为二乘所得此不尔故,(二)纵佛菩萨所得三明,于此十中但三摄五,亦非尽故,谓天眼摄二,谓天眼及未来际明,宿命唯一也。漏尽摄二,谓末后二也。”更与六通相摄,云(大正35‧380b)︰
“亦二义︰(一)非六所摄,以彼亦为二乘得故,(二)若佛所得摄非不尽,谓于六中天眼天耳神足漏尽,此四各分二故为十也。即天眼约见现未分二,以未来生死智明亦是天眼所见故,天耳约听闻圣教及分别音声故分为二,神足约业用及色身为二,漏尽约定慧为二,第九是慧也,余二不分故,六摄十也。”
此外,若约教显异,则三明六通属于小乘、三乘之教,而此十明可属于一乘教。而新译《华严经》卷四十四〈十通品〉所说的他心智通等十通,即此十明。《华严经大疏钞》卷四十四对此释云(卍续10‧906上)︰
“通即神通,谓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拥曰通,妙用无极寄十显圆。(中略)晋经本业俱称十怫,委照无遗故。(中略)经通即委照亦得称明,如文广说,故下经云非诸菩萨通所界。(中略)晋经意存顺义,今译务不违文。”
又,《大乘义章》卷十四亦立〈十明义〉,辨明此十明之义。
[参考资料] (二)《华严经孔目章》卷四;《华严五教章》卷一;《华严五教章通路记》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