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半择迦(梵paṇḍaka)


  指男根(男性生殖器)损坏者。又作般荼迦、般吒。意译为不男、黄门等。《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三云(大正28‧24c)︰“黄门、般吒、无形、二形,不能生暖等四善方便法。”并注释“般吒”云(大正28‧24c)︰“有男形不能男,有女形不能女也。”而“无形”指缺根者,“二形”(ubhayavyañjaka)指并有男、女二根之阴阳人。据戒律规定,男、女二根有障者,不被允许出家受戒。《四分律》卷三十五云(大正22‧812b)︰“彼黄门出寺外,共放牛羊人作淫欲事。时诸居士见已,讥嫌言︰沙门释子并是黄门,中有男子者共作淫欲事。时诸比丘以此因缘白佛。佛言︰黄门于我法中无所长益,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出家受具足戒,应灭摈。是中黄门者,生黄门、犍黄门、妒黄门、变黄门、半月黄门。生者,生已来黄门。犍者,生已都截去作黄门。妒者,见他行淫己有淫心起。变者,与他行淫时失男根变为黄门。半月者,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
  文中所说的五种黄门,又称为“五种不男”或“五种不能男”。《玄应音义》卷十八、《法华文句》卷八(下)、《行事钞》卷上之三、《翻译名义集》卷二等所揭举者,概同于上。
  此外,《十诵律》卷二十一举出生、半、妒、精、病的五不男。《杂集论》卷八举出生便、嫉妒、半月、灌洒、除去等五种。另有一说,谓扇搋是缺根,半择是虽有根而不能。前者分为本性、损坏二者,后者分为嫉妒、半月、灌洒三者。《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三认为不能男有生、捺破、割去、因他、妒、半月等六种,其文云(大正22‧417c)︰
  “从生不能男,是名生。捺破者妻妾生儿,共相妒嫉,小时捺破,是名捺破。不能男割去者,若王大臣取人割却男根,以备门合是名割却不能男。因他者,因前人触故,身生起,是名因他不能男。妒者,见他行淫事,然后身生起,是名妒不能男。半月者,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月不能男。”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三认为半择迦有全分、一分、损害三种。与《法苑义林章》卷三(本)所说相同。相对于五种不男,全分是生、损害是犍、一分则是其余三种。若就妇女而言,不能生子者,谓之石女;欠缺女根之势用者,谓之不女。《三大部补注》卷九内,仿五种不男而揭举螺、筋、鼓、角、脉等五种不女。《毗奈耶杂事》则揭出二形女、二道合女、常流血女、无血女、道小女、转根等。
  [参考资料] 《十诵律》卷二十一;《俱舍论光记》卷三、卷十五;《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八;《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三;《顺正理论》卷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末);《杂集论述记》卷八;《法华文句记》卷九(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三之一;《法华三大部补注》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