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华严变相


  描绘《华严经》七处九会或七处八会的图相。又称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七处九会华严世界图、华严七处九会图像。中国自唐初以来即有此华严变相。《华严经传记》卷五〈唐法诚传〉云(大正51‧171a)︰“于寺南岭,造华严堂,澡洁中外,方就抄写。其堂瓦及2泥土,并用香水,皆诚自□踏,庄严既毕,乃洁净图画七处八会之像。”此处所述,当系华严变相图写之嚆矢。
  又依《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所载,唐‧法藏尝图绘七处像;《圆宗文类》卷二十二、《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九十一所载唐‧刘禹锡“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赞序”记载,澄观之门人嗣肇尝依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之说,描绘华藏图。日本自古亦有人绘此变相,如《高山寺缘起》三重宝塔条记载,四柱的图绘是华严海会圣众曼荼罗。
  然而上述诸变相图今皆不传,唯敦煌千佛洞第八、第一0二、第一一七、第一一八、第一六八诸窟,存有七处九会的壁画变相数种。其图相皆在下部以五色云、宝相华及莲华画风轮,从风轮中央涌出捧持百亿千世界的不染莲华,风轮左右三角形的区划中描绘佛及诸天梵释八部等来会守护之相状,风轮上部则以三段三列配置九会之说法。
  [参考资料] 《华严经疏演义钞》卷九;《法界宗五祖略记》;《华严经感应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