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华严经探玄记
二十卷。唐‧法藏(643~712)述。又作《华严探玄记》《探玄记》《探玄》《华严经疏》。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叙述旧译《华严经》之要义,并解释经文。内容首先阐明归敬序及总序,其次分十门解释《华严经》。此十门即︰
(1)明教起所由︰将《华严经》教法兴起的理由,分为法尔故、愿力故等十项目述说。
(2)约藏部明所摄︰显示佛教圣典有经、律、论三藏及声闻、菩萨二藏,或十二部经等类别,并作解说。据此以明《华严经》在佛教圣典上占何种地位。
(3)显立教差别︰叙述中国、西域的代表性佛教观,阐明华严宗的教判──五教十宗。
(4)简教所被机︰叙述《华严经》对教之机根。
(5)辨能诠教体︰以十门叙说《华严经》之教体。
(6)明所诠宗趣︰论述《华严经》之宗趣,首先介绍五位古德之说,其次叙说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其宗。
(7)释经题目︰详细解析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之意趣。
(8)明部类传译︰叙述《华严经》之种类、注释书、异本别译及翻译之始末。
(9)辨文义分齐︰叙述华严宗究极的世界观──十玄门。
(10)随文解释︰注解经文。
本书系法藏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而作,二书同为注释旧译《华严经》之名著。新罗‧崔致远在其所撰《法藏和尚传》中评云(大正50‧ 282b)︰“先搜则艰矣,后探则便焉。”意谓《搜玄记》文章简略,因此文意较难索解。而《探玄记》之解释详细入微,对研究者颇为方便云云。至于本书的撰述年代,作者于《寄海东书》中尝云︰“华严探玄记二十卷,两卷未成。”而于本书卷一〈部类传译〉中叙述实叉难陀翻译新译《华严经》之记事云(大正35‧123a)︰“今现于神都,更得于阗国所进华严五万颂本,并三藏至神都现翻译。”按新译《华严经》之翻译,始于证圣元年(695),而于圣历二年(699)完成。据此推定,本书系法藏于四十五岁至五十岁间所作。
◎附︰镰田茂雄〈华严学的典籍及研究文献〉(摘录自《华严学论集》)
法藏之《探玄记》二十卷极为重要,是了解《华严经》的必读之书。此《探玄记》不仅解释《华严经》;其卷一所述的判教及教义等,与《五教章》同样的,是了解法藏之华严思想的绝佳材料。日译本方面, 阪本幸男的《探玄记》(《国译一切经》〈经疏部〉六~九),是一部优秀的作品,颇值得参考。
有关《探玄记》的注释,虽然有很多日本学者加以注释,不过,其中最权威的,仍推凝然的《探玄记洞幽钞》,遗憾的是缺少首卷到卷四十五。其次,对凝然有影响的宗性,也有部分注释书,即《三十讲疑问论义抄》(现存四卷、东大寺)、《第十一卷文集》《第十四卷寻要抄》《要文抄》。
[参考资料]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华严宗经论章疏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