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华严经搜玄记
五卷(每卷分上下)。唐‧智俨(602~668)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搜玄记》《搜玄》。系旧译《华严经》之注释书,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五册。
据《华严经传记》卷三所述,智俨于终南山至相寺从智正学华严时,读光统律师慧光之《华严经疏》而悟得一乘无尽缘起之理,又由于一异僧之启示而研索《十地经》之六相义,经一、两个月后乃大有所悟。遂立教分宗而制《搜玄记》,当时智俨为二十七岁。由此可推测,本书是撰于唐‧贞观二年(628)。
本书卷首,略记《华严经》之传译,其次以五门诠解文义。即︰
(1)叹圣临机德量由致︰阐明如来大圣之德智圆通无碍。
(2)明藏摄分齐︰叙说《华严经》为三藏中之修多罗藏所摄,为二藏中之菩萨藏所摄,为渐顿圆三教中之顿圆二教所摄。
(3)辨教下所诠宗趣及能诠教体︰首先叙说所诠宗趣有总别二种,其次解释能诠教体有五义。
(4)释经题目︰解释“大方广佛华严经世间净眼品”之字义。
(5)随文解释︰初总料简教之分齐,次别释文分齐。
其中,前四门可说是玄谈,至第五门始将《华严经》三十四品,各设辨名、来意、宗趣、释文四科加以解释,以明其大要。
本书不论是从教判方面看,或是从唯心说之理解方面看,都可知系以地论南道派思想为基础。并且,与净影寺慧远在思想上有强烈的共通性。智俨晚年所著的《五十要问答》及《孔目章》,在思想上即是继承本书。又,法藏所著的《华严经探玄记》亦以本书为依据。
[参考资料]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续修四库全书提要》。